7月26日晚,溫州體育中心體育館,籃球激情點燃全場。當蒼南、瑞安、鹿城三支球隊分獲浙BA溫州賽區冠亞季軍,登上領獎臺時,聚光燈下的獎杯引發了全場驚呼——沒有金屬冷光與水晶剔透,取而代之的是溫潤流轉的木紋肌理與蘊含其中的筋骨力道。這組承載著體育榮光的獨特獎杯,正是出自永嘉黃楊木雕非遺傳承人葉小鵬及其愛徒孫開毅之手,背后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匠心接力。
靈感源于賽場,匠心雕琢“蓄勢之手”
在三江街道葉小鵬的工作室里,記者見到了獎杯最初的靈感模型:一只充滿力量感的手,穩穩托舉起一顆籃球。掌心肌理清晰可辨,籃球表面光滑,其上的紋路因“抓握”之力而微微凹陷,呈現出飽滿的膨脹感,仿佛凝固了運動員投球瞬間的爆發力。
“這個造型源于賽場上最激動人心的投球或是扣籃的瞬間。”主創設計師孫開毅介紹道。這位自小熱愛籃球、曾是校隊成員的設計師,以自身手掌為藍本反復推敲。“托舉看似簡單,但要精準傳達運動員那種蓄勢待發的力量感,必須讓每一塊肌肉、每一根肌腱都會說話。”然而,非科班出身的他在手部細節刻畫上遇到了瓶頸。關鍵時刻,他求助于恩師葉小鵬。“那天下午,我們師徒倆就坐在工作室里,反復探討如何強化手部的發力感和緊繃感,光這個細節就在泥稿上來回修改了無數次。”葉小鵬深厚的雕刻功底和對人體力學的理解,為作品的最終呈現注入了靈魂。
黃楊木雕講究“良材精工”,選材至關重要。首輪打樣便遭遇挫折:6個粗坯中,3個因木材天然的結疤瑕疵而報廢。后續又因籃球造型的特殊性,需要整體圓潤光滑,無法像傳統人物雕刻中可借以掩蓋瑕疵的細節,導致在精細打磨過程中,又有幾個樣品開裂。“圓球體的成品率非常低,”孫開毅坦言其工藝難度,“它對木料的完整性和雕刻的均勻性要求極高。”最終,12個樣品中僅有4個成功過關。
七日極限挑戰,從樣品到冠軍獎杯
7月18日,永嘉主場賽前兩天,一個高約20公分的精美樣品終于完成,并亮相永嘉非遺市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迅速吸引了眾多市民和球迷駐足欣賞。更關鍵的是,溫州市體育局相關領導在巡展時被其深深吸引,駐足良久,詳細詢問了設計理念和創作寓意。
賽后,領導們帶著新的構想重返展位:能否將冠軍獎杯的籃球部分按真實1:1比例制作,同時要減輕重量,使其能被運動員輕松舉起,更嚴峻的是,此時距離7月26日的總決賽頒獎,僅剩7天!
“機會擺在眼前,必須全力以赴!”盡管時間緊迫得近乎苛刻,孫開毅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調整計劃,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三座獎杯的“極限制作”中。為滿足1:1大小和輕量化的要求,他們在木材選擇、內部掏空工藝上進行了精細計算和創新嘗試。就在以為大功告成之際,一個細節被遺漏——浙BA的Logo中,還有一個關鍵的“籃球”圖案未雕刻。比賽前一夜,孫開毅和團隊連夜奮戰至決賽當天中午,終于在開賽前完成了最后的手工雕刻與上色,將三座承載著團隊期望的獎杯及時送至賽場。
“蹭”熱點,為非遺注入活力
“一周內完成三座1:1獎杯,是巨大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葉小鵬對此倍感欣慰,“對我們從業者而言,能參與這樣的盛事是莫大的榮譽。我始終認為,非遺技藝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瑰寶,但靈感必須與時俱進,要敢于‘蹭’熱點、追時尚、聯名IP。只有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熱門事件產生共鳴,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了解和加入,這才是真正的‘活態傳承’。”
葉小鵬團隊對“非遺活化”的探索早有成功先例。工作室原創的黃楊木雕作品《齊天大圣》,巧妙借勢熱門游戲《黑神話:悟空》的風潮,創下單日直播銷售額破4萬元的紀錄;借國漫《雄獅少年》上映,推出的中國醒獅形象的黃楊木雕掛件一款售價29.9元,不到8小時抖音銷售額破32萬元;高考季推出的“文昌星”木雕掛件,也因其美好寓意和精巧設計深受年輕學子喜愛,月均銷量5000個以上。此次籃球獎杯的成功,再次印證了這條創新路徑的可行性。
據悉,在獎杯驚艷亮相的同時,葉小鵬工作室已同步設計出迷你復刻版,準備后續投入市場。“我們正積極尋求賽事方的Logo授權,”葉小鵬透露,“希望將其開發成正式的賽事文創產品。非遺天生具有藝術價值,但更需要商品屬性。只有讓作品流通起來,走進千家萬戶,非遺才能真正地活下去、傳下去。”這組誕生于七日奇跡的黃楊木雕獎杯,不僅定格了籃球賽場上的榮耀瞬間,也為古老非遺的當代傳承,投出了一記漂亮的“三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