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士,您看我家紅美人這果子裂得厲害,怎么辦?”“疏果的時候怎么把握‘度’?留多了怕養分不夠,留少了又心疼。”7月 24日上午,永嘉縣巖頭鎮塆里村塆里農場內熱鬧非凡,三十多位果農圍著一位“技術專家”問個不停——這正是省農科院派駐巖頭鎮的科技特派員劉宇組織的果樹高效栽培技術培訓會現場,而被大家圍住的,正是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果樹研究團隊的趙泉博士。
眼下正值柑橘生長的關鍵期,塆里村及周邊的果農們心里卻揣著不少“煩心事”。今年春天的倒春寒讓不少果農犯了愁:紅美人柑橘坐果率比往年低了近兩成,好不容易掛上的果子又頻頻出現裂果,大家看著果園里的“寶貝”既著急又無措。“知道大家最近為果樹操心,我們特意把趙博士請過來,不光講基礎技術,更要解決實際問題。”劉宇一邊邀請果農們坐下,一邊笑著說。
培訓會上,趙泉博士沒有急著“開講”,而是先把果農們提前反映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種果樹就像養孩子,得知道它‘吃什么’‘怕什么’。”他用接地氣的比喻開場,從柑橘根系養護講到枝條修剪,從科學施肥的“氮磷鉀配比”說到病蟲害早期防治,每講完一個知識點,就停下來問一句:“這個聽懂了嗎?要不要去果園里現場看看?”
最讓果農們興奮的是“實操教學”環節。在塆里農場的柑橘示范基地里,趙泉博士隨手摘下幾個果實:“大家看,這個果子長得歪歪扭扭,果皮還有斑點,是典型的‘畸形果’,留著會消耗養分,必須疏掉;那邊枝椏太密的地方,果子擠在一起見不到光,就是‘過密果’,也要及時清理。”他一邊演示疏果的手法,一邊提醒:“疏果不是‘扔果子’,是為了讓剩下的果子長得更飽滿,就像給果樹‘減負’,才能結出又大又甜的果。”
“原來疏果還有這么多講究!”果農老周拿著疏果剪跟著練習,臉上的困惑漸漸散去。他家種了8 畝紅美人,今年裂果率比往年高了不少,一直找不到原因。在隨后的交流環節,他第一個舉手提問,趙泉博士結合倒春寒對果樹根系和果皮發育的影響,細致分析了裂果原因:“倒春寒讓果皮生長速度跟不上果肉,加上近期雨水多,就容易裂。接下來要控制土壤濕度,適當補充鈣肥,能有效減少裂果。”
從上午9 點到中午12點,三個小時的培訓里,果農們聽得專注、問得認真,有人用手機錄下講課視頻,有人在筆記本上記滿了“施肥時間”“疏果標準”等關鍵詞。“以前憑經驗種果,遇到問題只能‘瞎琢磨’,現在有專家手把手教,心里踏實多了!”老周拿著記滿筆記的本子,笑得合不攏嘴,“回去就按趙博士說的試試,今年的收成有盼頭了!”
看著果農們滿載而歸的樣子,劉宇也松了口氣:“科技特派員就是要做‘橋梁’,把實驗室里的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接下來我們還會定期跟蹤大家的種植情況,有問題隨時找專家‘線上問診’,讓更多果農靠科學種植多賺錢。”
窗外的陽光灑在果園里,翠綠的枝葉間,飽滿的柑橘正悄悄生長。這場帶著“泥土氣息”的培訓會,不僅送來了技術,更給巖頭鎮的果農們送來了豐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