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永嘉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團隊成功完成全縣首例“密網支架植入術”,為一名46歲的顱內動脈瘤患者解除“顱內定時炸彈”。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永嘉縣在腦血管疾病精準治療領域邁入新階段,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高精尖醫療服務。
患者劉女士因“頭暈頭痛數月”來永嘉縣人民醫院就診,經腦血管造影(DSA)檢查后,確診為“顱內動脈瘤”。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團隊立即針對該患者進行討論,“傳統彈簧圈栓塞術難度大、復發風險高。”神經內科主任余晗形象地解釋道,“密網支架放在動脈瘤門口,打開后就像在血管內撐起一把‘保護傘’,既能隔絕血流對瘤壁的沖擊,又能讓血流在正常血管內流通。”
當晚18點45分,患者被推進導管室,在神經內科團隊及“山海”專家協作下,通過股動脈穿刺建立手術通道,并實施密網支架植入術,成功將密網支架輸送至動脈瘤部位,重塑血流路徑,20點55分患者返回病房。術后劉女士意識清晰,情緒穩定,未感受到明顯不適,術后2小時就能自行進食,恢復順利,第二天便下床活動了。劉女士及其家屬對此次支架植入術效果表示非常認可劉女士感激地說:“原來只是頭暈過來檢查一下,沒想到自己腦子里居然有這么大的定時炸彈,幸好醫護們都非常負責任,細心為我量身定做治療方案,讓我免去奔波之苦,重獲健康。”
據介紹,血流導向密網支架將顱內動脈瘤囊內治療的理念轉向載瘤血管的重建,由于具有高金屬覆蓋率和較強血流導向能力,可改變載瘤動脈內的血流方向以減少動脈瘤內的血流沖擊,促使動脈瘤瘤體內血液滯留和血栓形成。在面對復雜動脈瘤時,使用血流導向密網支架進行治療,可以簡便高效地覆蓋瘤頸,重建載瘤動脈,降低手術難度,提高動脈瘤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讓更多的患者獲益。
與傳統治療相比,血流導向密網支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復發率低等顯著優勢,尤其適用于復雜、高危動脈瘤患者。神經內科主任余晗表示:“此次手術的成功和我們醫院各科室完美配合分不開,我們團隊將以此為契機,持續優化技術流程,進一步提升腦血管疾病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希望社會群眾對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要引起重視,如頭暈、視物模糊等,要及時來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