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丹娜絲”帶來的強降雨和大風,讓烏牛街道的早稻種植戶們揪緊了心。成片即將成熟的早稻倒伏田間,縣農業農村局迅速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地頭,手把手指導災后補救,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
7月9日,在西垟村的稻田基地,原本飽滿金黃的稻穗如今大片貼伏在泥濘中,部分大棚薄膜被吹翻、棚體受損。種糧大戶周永乾踩著泥水穿梭其間,眉頭緊鎖。“今年稻子長勢是近幾年最好的,本指望畝產超千斤,沒想到臺風一來,600多畝水稻里95%都倒了,就剩山邊40來畝稍好點。”他坦言,一夜沒合眼,眼下最愁的是收割成本要增加一半,還得跟時間賽跑。
馬岙村的馬建德同樣愁容滿面。他種植的160多畝早稻在臺風中全部倒伏,“今年是我種了十幾年地長勢最好的一年,原估算畝產干谷子能超1300斤,比往年高出幾百斤,本打算這周一收割,全被臺風打亂了。”好在50多畝剛插秧的單季稻未受影響,給了他一絲慰藉。
“倒伏后田間濕度大,稻谷很容易發芽變質,必須立刻開溝排水!”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楊煥清在田間指導時反復強調。他和同事們仔細查看水稻倒伏程度、籽粒成熟度,為農戶量身定制補救方案:輕度倒伏的可人工扶起扎捆,減少稻穗接觸地面;嚴重倒伏且籽粒成熟的,要抓住晴天搶收,避免霉變。
針對災后管理,農技人員特別提醒,倒伏后切勿盲目澆水施肥,以防加重病害。“雨水過后要重點預防百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哪怕田間暫未發病,也要及時用藥預防,避免后期病害爆發。”楊煥清說,只有做好排水、搶收和病蟲害防治,才能盡量保住收成。
目前,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農戶們正忙著排水、查看稻情,等待天晴后全力搶收,努力從臺風留下的“創傷”中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