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零點剛過,永嘉縣茗岙鄉下龍海拔600米的高山楊梅林里,頭燈的光點在墨綠枝葉間閃爍,像灑落山間的星辰。胡家家家庭農場的梅農們帶著竹簍鉆進樹叢,“咔嗒” “咔嗒”的采摘聲劃破夜空——這是茗岙高山楊梅黃金采摘期的日常,當城市沉睡時,他們正晝夜顛倒的勞作,編織著“云端”的鮮甜。
凌晨燈火:搶摘“樹尖鮮”
凌晨2點的茗岙鄉,青山被夜幕包裹,空氣中彌漫著楊梅特有的酸甜氣息。 600多米海拔的種植基地里,頭燈光束掃過枝葉,映出顆顆紫紅油亮的果實。“零點后采摘,晝夜溫差最大,糖分最足,果蒂也脆。”梅農張汗今手掌結著厚繭,摘果時卻格外輕柔,“捏著果蒂轉半圈,連蒂帶葉摘下,能多保鮮幾小時。”
深山凌晨涼意襲人,梅農們卻忙得額頭冒汗。竹簍里的楊梅堆成小山,每隔20分鐘就得轉運到分揀中心。“凌晨采、清晨選、上午發,快遞車帶冰運輸,就是要讓消費者嘗到‘樹尖尖上的新鮮’。”農場負責人胡忠亨說,從采摘到發貨的全鏈條“搶鮮”,是對品質的堅守。
鮮甜密碼:海拔600米的自然饋贈
凌晨4點,在楊梅分揀中心,梅農們正對凌晨采摘的楊梅進行二次篩選:剔除蔫蒂發小果,檢測“黃金硬度” 、保留完整白霜——這層果粉是新鮮度的勛章。
篩選出的楊梅果形飽滿,深紅透紫,果蒂白凈無蟲,甜度達14.1,秘訣就藏在海拔600米的山間。“年降水量1800毫米,晝夜溫差超15℃,生長期比平原長15天。”胡忠亨道出關鍵,“高山氣溫低,晚熟半個月,糖分積累更足。”
記者了解到,胡家家家庭農場的楊梅種植規模達300畝,今年的產量預計在十幾萬斤左右。為了保證楊梅的新鮮度和采摘效率,農場組織了近80人的采摘隊伍,分成每天兩個班次進行采摘,及時進行分揀和包裝,將新鮮楊梅發送到全國各地。
雙向奔赴:從“山間果”到 “網紅果”
凌晨四五點,天剛蒙蒙亮,基地空地已停滿商戶貨車。經營水果生意多年的李女士說:“這里的楊梅口感清甜,凌晨采摘的新鮮度讓人放心,今年訂單增了三成。”這份認可背后,有永嘉融媒體楠溪行直播間的助力。
面對持續35℃以上的高溫挑戰——楊梅在超過35℃環境中易變軟變質,直播間成了“及時雨”。主播們鏡頭下,采摘場景、種植環境、篩選過程一一呈現,網友直觀感受“云端鮮甜”。通過直播間的宣傳和推廣,胡家家家庭農場的名氣大增,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和購買,訂單銷售額近萬元。
如今,茗岙高山楊梅的黃金期仍在繼續。梅農們晝夜顛倒的“戰斗”,商戶與媒體的雙向助力,讓這顆凝結著山風與晨露的果實,跨越山海,將“云端”的鮮甜送抵更多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