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我們熱線82912222反映,上橋線南城街道新聯村段路旁的空地,成了建筑垃圾的“聚集地”,各類廢棄物隨意堆放、長期無人清理,現場環境臟亂不堪,與周邊道路形成鮮明反差。為此,本報記者前往實地調查。
現場直擊:安置房用地淪為“垃圾場”
7月2日上午,記者沿著上橋線來到新聯村段,看到路旁大片空地上雜草叢生,其間散落著大量碎磚、斷瓦、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成袋的廢棄物東倒西歪。靠近道路一側,幾堆砂石裸露在外,因長期無人打理,砂石不斷外溢,風起時塵土飛揚。“這些砂石是之前澆筑水泥路時臨時堆放的,路修好了就一直擱在這兒,不知道還會不會用。”一位村民說道。
空地對面的區域同樣垃圾遍布,雖外圍設有鐵皮圍擋,卻被撕開一道口子,成為垃圾傾倒的“便捷通道”。村民們介紹,空地為村集體所有的安置房規劃用地以及管理房用地,此前曾用鐵皮圍擋圈起,但多次遭破壞,整個地塊儼然成了一個露天垃圾場。
據了解,該地塊2011年便被規劃為安置房建設用地,2020年還拆除了15間房屋為項目騰地。但受審批流程復雜、市場環境變化等影響,項目推進遲緩,至今仍停留在審批征地階段,已閑置多年。
“以前也用鐵皮、網圍過,圍起來的時候干干凈凈的。”一位村民指著空地邊緣說,可后來圍擋材料頻頻被村民私自拆走挪用,“鐵皮拿去搭棚子,網子拿去圍菜園,根本攔不住。”失去了隔離設施,這里逐漸成了附近村民傾倒垃圾的“首選地”——裝修剩下的碎石、拆房后的廢磚,甚至施工殘留的砂石,都被源源不斷地運到這里丟棄。有村民坦言:“眼睜睜看著越堆越多,卻沒人管,再這樣下去真要成大垃圾場了。”
調查反饋:地塊閑置管理難題凸顯
“村民們都盼著建房,可市場大環境不好,審批又卡了五年,拆了房的村民里不少年紀大的,實在等不起。”新聯村黨總支書記胡增海坦言,村民催得緊,但項目遲遲無法落地。地塊閑置期間,管理難題凸顯:他曾想將空地平整后供商家臨時停車,因村民反對作罷;圍欄兩次架設均遭破壞,偷倒者趁夜間或無人時頻繁傾倒垃圾,“沒施工許可證不能進場施工,里面還有農戶種植,圍欄圍了四五年,沒人維護自然就壞了。”
更棘手的是,該區域存在“插花地”問題,周邊涉及其他村莊的建筑和地塊,管理時常常遭遇“不是我們管”的推諉。加之新聯村由原麻山村與中聯村合并而成,兩村地理位置分散,進一步增加了管理難度。
目前,村兩委計劃先清理現有垃圾并重新圍擋,但“拆了又圍、圍了又圍”的循環,讓整治效果大打折扣。胡增海表示,只有安置房項目真正落地,衛生環境、村莊整治等工作才能找到著手點,徹底打破當前的管理困局。
一塊規劃中的安置房用地,淪為垃圾場的背后,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現實的落差。破解這一困局,需要相關部門加快審批進度,為項目落地掃清障礙,多方合力、標本兼治,讓閑置土地“活”起來,還村民一個整潔宜居的環境,讓民生工程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