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楠溪江第一家窯爐面包咖啡店,顧客反響不錯。”在大若巖鎮黃潭村,年輕人陳快唱回到家鄉,日前在水云溪邊開出棲窯坊咖啡。大若巖是楠溪江“老牌”景區,也是我縣首個、溫州市第二個創成的“浙江省5A級景區鎮”。老牌景區如何煥發新活力?不斷植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元素,在咖啡香氣與窯爐面包的麥香里,大若巖文旅正不斷“上新”。
山水體驗迭代“上新”新興業態層出不窮
大若巖鎮因鎮內景點大若巖得名,域內坐擁陶公洞、十二峰、石門臺、崖下庫、百丈瀑、埭頭古村等,是楠溪江流域景區資源最豐富的鄉鎮之一。
今年以來,崖下庫、十二峰紛紛“翻紅”。去年崖下庫景區全年全面門票收入僅80萬元,十二峰僅30萬元,景區面臨走“下坡路”困境。
“現在周末期間,每天日流量都有50-100人前來體驗。”飛拉達負責人林詹平介紹,十二峰植入飛拉達項目,吸引了大量年輕游客,今年“五一”期間日均營業額達6萬元。記者采訪時,正是陰雨天,也有游客前來體驗飛拉達。
而以十二峰公園為依托,結合“浙江省宋韻文化實踐研究中心”落戶,當地打造大若巖宋韻文化街區,舉辦新春祈福燈會、七夕宋韻夢華游等宋文化市集活動,宋韻IP打響知名度。十二峰還計劃植入武俠元素,打造俠行十二峰,將刺激的戶外體驗與武俠文化相結合,為游客帶來更多元的游玩體驗。
綠水青山,不局限于爬山看水。近年來,大若巖先后吸引溫州市房車露營旅游、永嘉縣流行音樂等協會落地,“愛在楠溪”文創商業街、“云水謠音樂市集”、“半島鐵盒”音樂營地、“哈比特國際藝術村”等新興業態層出不窮。
“小而美”煥新業態“咖啡小鎮”初具雛形
多樣新業態中,咖啡尤為亮眼。陳快唱回村,就是沖著大若巖“咖啡小鎮”的氛圍,村咖茶館在當地鄉村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早在2021年,大若巖鎮開出第一家花開麥餅屋咖啡館,絕美山水,配上“咖啡+麥餅”,讓咖啡館火速出圈,成了網紅打卡點。
“在我們這么好的環境里喝咖啡,身心都很愉悅。”水云村黨總支書記陳永忠介紹,村內開出咖啡一條街,憑借一杯杯咖啡,小村圈粉無數,節假日每家咖啡店生意火爆。咖啡+永嘉麥餅+宋韻糕點+永嘉本地茶+素面+窯爐面包,在小村里玩出百變花樣引客來。
去年5月,返鄉青年林樂瓊在村里開出茶館,主營新中式宋韻茶點與茶飲。 “以前過來村里玩的,主要是溫州市區本地游客,現在杭州、上海、江蘇,甚至有東北的游客慕名而來。”林樂瓊認為,水云村能吸引到天南海北的游客,得益于新穎豐富的文旅業態讓鄉村變得更加鮮活。
今年當地成立青創聯盟,引導全鎮29家村咖茶館提升品質,突出特色、錯位發展。“雖然這邊咖啡店已經很多了,但是我們還是有自己的特色。”陳快唱坦言,楠溪江山水解壓又治愈,回村發展不僅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能照顧好家人,很幸福。
旅游廊道串點成線“更新”蓄勢待發
咖啡館的閑適愜意,十二峰的驚險體驗,崖下庫的雄奇感受……沿著省級“美麗農村路”九黃線前行,游客能夠一站式打卡。“小而美”煥新業態,而一條九黃線,串點成線,串聯起山水人文與時尚生活,游客可盡情感受宋風雅韻,漫享咖啡之旅。
九黃線全長約10公里,沿線串聯起33家民宿與18家村咖、音樂酒吧等,這些文旅業態不僅為大若巖鎮帶來超1800萬元的經濟收入,也為156名鄉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在九黃線沿線,還設有共富市集,方便農戶農產品銷售,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以前雖然背靠豐富山水名勝資源,但路難走,項目難以開發,大巴車進不來,能有100多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就已經是‘天花板’了,很難突破。”陳永忠說,如今九黃線穿村而過,為村里打通了一條寬敞平坦的柏油路。2024年,水云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32萬元。
要想富,先修路。另一條更寬敞便捷的大路也在推進。上塘至大若巖通景道路正加速建設,該項目完工后,大若巖至上塘通行時間將從目前約30分鐘,大幅縮短至10余分鐘,游客到大若巖乃至楠溪江“通景”更加便捷。
“如何用‘小而精’的消費場景帶動強村富民,是我們研究的重點課題。”大若巖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周謝龍介紹,當地還在不斷“更新”,蓄勢待發,當前,崖下庫、十二峰、濱水公園、民宿等一批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中。這些項目涵蓋自然景觀開發、休閑娛樂設施建設、特色住宿打造等多個領域,將構建起更加完善的旅游生態體系,進一步優化游客“吃住行游娛購”全鏈條游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