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三江街道行禪村的薄霧還未散盡,山間已響起竹簍與茶枝摩挲的沙沙聲。沿著蜿蜒的村道前行,郁郁蔥蔥的茶園間到處是采茶工的身影——頭戴斗笠,手指在茶樹間靈巧跳躍,一捏一提間,嫩綠的芽尖便落入竹簍。“一天摘5到7斤鮮葉,手腳快的能掙200多元!”采茶工蔡小紅抹了把額頭的汗,簍中的茶芽還沾著露水,陽光下泛著翡翠般的光澤。
隨著氣溫的回升,近日,永嘉的茶農正搶抓晴好天氣,忙著采摘嫩芽。家家戶戶都投入到制茶的忙碌中,茶香四溢,飄滿整個山坳。這一片小小的綠葉,不僅是春天的饋贈,更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的“金色引擎”。
走在行禪村,只見各家民房門前鋪滿了竹匾,上面攤晾著新鮮的茶青。青瓦白墻的院落里傳出機器運轉的聲音,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茶香。茶農王美法坐在屋內,正忙著手工炒制茶葉,他抓起一把鮮葉撒入鍋中,雙手迅速翻炒,葉片在高溫下逐漸變色,茶香瞬間溢滿房間!拔易约河20多畝茶園,請了四五個工人在采摘,每天大概能制作20多斤茶葉。這幾天已經到了采摘的高峰期了,我們連夜加班,昨天大概做到4點,今天5點鐘就起來了,只睡了一個小時就開始工作了,F在趕制的這批手工茶,是新疆一個客戶年前就預定的!
王美法告訴記者,今年他家從2月11號就開始采制烏牛早茶了。由于今年氣溫較低,烏牛早的芽頭長勢稍慢,因此采摘的高峰期比往年推遲了十多天。平均每天大概只能制作20斤茶葉,但這也使得精品茶和高端茶的生長周期得到了延長!巴甑脑,3月上旬就已經進入了高峰期。這兩天氣溫回升,才剛剛進入采茶高峰期,大批茶葉才上來。今年的精品茶,我差不多制作了25天左右,往年最多只有半個月到十來天的時間,今年產量多了。價格在600元至2000元不等,效益也好了很多。”
行禪村作為永嘉縣烏牛早茶的主產區之一,素有“中國早茶第一村”之稱。這里共有茶園4000多畝,種茶戶300多戶,占全村戶數的大半。由于高山種植且連續多年施有機肥,使得這里的烏牛早茶口感回味甘甜,帶有蘭花香,贏得了一批回頭客。在甌北做企業的鄧先生專門驅車來到王美法的茶坊,準備購買幾十份茶葉送給客戶!拔覀兘洺3霾钊シ▏聡鴷r就會帶點本地的烏牛早綠茶送給他們,他們很喜歡,所以今年一知道春茶上市了,我就專門過來買一些。這個茶的香味很獨特,聞起來很舒服,沁人心脾。有一種春天的味道!
永嘉烏牛早茶為嘉茗1號,是中國特早發芽品種之一,有“江南早春第一茶”的美譽,比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早上市一個月左右。1999年,永嘉被命名為“中國烏牛早茶之鄉”。2023年,“永嘉烏牛早”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成功。目前,永嘉全縣茶園種植面積達5.3萬畝,其中烏牛早占4.6萬畝。預計產量可達750噸,產值超億元。烏牛早茶已經成為永嘉強村富民的“金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