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枇杷,作為溫州地區的特色水果,一直以其絕佳的口感深受市民喜愛,享有盛名。然而,近年來頻發的自然災害,尤其是凍害,給當地的枇杷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產量大幅下降,甚至出現了絕收的情況。今年,雖然暫時擺脫了凍害的困擾,但如何讓枇杷種植戶重拾信心,探索出一條“重生”之路,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金溪鎮吳宅村的枇杷基地里,眼下正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小小的枇杷果掛滿枝頭,正在悄悄生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枇杷種植大戶吳獻覽正忙碌地進行著梳果工作。他種植了500多畝枇杷,是金溪鎮最大的枇杷種植戶之一。
吳獻覽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正在進行梳果工作,把多余的枇杷果摘掉,留下幾個長勢較好的,等它們長大后再進行套袋。今年的氣候條件還算不錯,如果雨水適宜,預計產量會不錯。”
然而,就在吳獻覽對枇杷的長勢滿懷期待時,新的挑戰悄然而至。不少枇杷樹上出現了煤污病的癥狀,這讓他心急如焚。他急忙聯系了科技特派員上門尋求幫助。
溫州市農科院果樹專家、科技特派員謝志亮現場診斷后表示:“這是煤污病的癥狀,雖然不是很嚴重,但仍需及時治療。”經過科技特派員的精心指導和治療,吳獻覽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他透露,如果一切順利,兩個月后這些枇杷就能上市銷售。
提及之前的絕收經歷,吳獻覽仍心痛不已。他表示,正是在那段艱難時期,科技特派員伸出了援手,利用項目基金幫助他重建了被臺風吹壞的一畝大棚,讓他初步嘗到了大棚種植的好處。
吳獻覽的兒子吳燕群告訴記者:“大棚種植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它不僅能抵御凍害和日曬等自然因素,保證產量,還能提高枇杷的品質和精品率。因為大棚內的溫濕度可控,有利于枇杷的生長。”
在科技特派員和政府的支持下,吳獻覽的枇杷基地即將新建更多的山地大棚。吳燕群坦言:“目前我們的種植面積還比較小,仍處于試驗摸索階段。我們希望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扶持。”
據了解,金溪鎮是溫州枇杷最大的產區之一,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然而,目前僅有一座一畝大的大棚。科技特派員給農戶們算了一筆賬:雖然建設一座大棚需要十多萬一畝的投資,但兩年內就能收回成本。大棚種植能有效解決枇杷易受凍、產量不穩定的問題。
溫州市農科院果樹專家、科技特派員陳怡超表示:“雖然大棚建設的成本較高,但效益也非常可觀。對于枇杷生產來說,大棚種植能實現穩定生產和收益。我們現在鼓勵大家搭建大棚,政府也有相應的政策和科技農業項目可以申報。作為科技特派員,我們也會在這方面支持果農,鼓勵他們建設大棚。”
隨著農戶們從“靠天吃飯”轉向“科技種植”,金溪枇杷產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希望的果實,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