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福字、貼窗花、寫對聯……一副副散發墨香的春聯和一張張洋溢喜慶的“福”字,成為迎接新年最溫馨的象征,將年味“釀”得更濃,也為千年古城楓林24個“村節”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以節氣為點,過24個“村節”。剛剛過去的一年,楓林以“村節”為IP持續開展文旅實踐活動,引導村民制作傳統美食、恢復傳統民俗、打造網紅打卡點,通過“村節”鏈接了鄉情與文化,激活了古鎮旅游與發展,書寫了千年古城復興的新答卷。
鏈接古城鄉情與文化
楓林是永嘉學派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的楓林,曾是楠溪江流域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素有“楠溪第一村”“小溫州”之稱,也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和“象棋之鄉”。
千年積淀,面對經濟大潮,古鎮傳統文化日漸式微,四季八節的特色傳統慶賀活動成為人們的記憶。如何尋找復活古鎮之路,將日漸消逝的溫馨濃郁鄉村味找回來?
2024年開年,關注鄉村發展的古城村社干部們,提出了一個持續一年的文旅實踐方案——以節氣為點,過24個“村節”。他們認為,二十四節氣傳承幾千年,是時令指南,也是生活美學,與耕讀傳家的楓林古城最是契合。
一拍即合,說干就干。2024年的立春,永嘉楓嶺社區“村節”節氣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那天風和日暖,遠近街坊聚在一起吃春卷、祈福、看武術表演,熱熱鬧鬧過了一個節。這派圖景,楓林暌違久已。
順應時令,種瓜種豆,便是楓林人的耕作計劃。對應著節氣活動,就是地里產什么,那個節氣吃什么。比如大暑吃綠豆糕、立秋吃南瓜糕、白露有香酥餅、小雪吃番薯糕、冬至吃冬筍麻糍……
在推廣節氣文化的時候,楓林鎮楓嶺社區黨委委員徐成龍和他的同事們,也做了詳盡的田野調查,將農事規律與鄉村民俗相結合,通過問詢村里的老人、查找資料復原了很多制作食物的古法。
“比如古法番薯糕、古法豇豆餅。這些食材的做法是當地年輕人聞所未聞的,卻是老人家魂牽夢縈的味道!痹谛斐升埧磥,除了恢復傳統美食,還有文化挖掘。楓林是中國象棋之鄉、武術之鄉,這些民俗活動都被分布在節氣里,為“村節”增色,也為楓林添彩。
“村節”帶來的溢出效應明顯而持續:于內,它能喚醒藏在心底的味道,解一份思鄉之苦;于外,它能讓人們更加了解楓林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
激活古鎮旅游與發展
2024年9月6日,正線全長276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在永嘉兩處設站的杭溫高鐵正式通車。而杭溫高鐵楠溪江站所在的位置,就在楓林。南下北往的旅客,將此作為深入楠溪江的第一入口。
“日常楓林的游客量為兩三百人,到了周末或者節假日,這個數量可以破千!痹谛斐升埖却迳绺刹康呐ο,“村節”活動在楓嶺社區做得熱鬧且歡喜,成了遠近村莊共同的節日和游客慕名而來的招牌。
“我得知圣旨門街今天分番薯糕,早早就過來了,這種過去當主食的番薯糕我很多年都沒嘗過了。”來自上海的游客張先生夫婦選擇在楓林宿夜,為的也是想趕下“村節”的熱鬧氛圍。他們領到一份番薯糕后,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細細品嘗,連連稱贊。
“留住文化,就能傳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感恩讓我享受到深含文化傳承的古鎮之游。楓林之旅,心怡神游。”在位于圣旨門街的楓林里民宿,游客曾在這里的留言簿上寫下心聲:這樣的原汁原味是楠溪江的天然特色,也正是能吸引大家來玩的最主要因素。
楓林古城,始建于北宋崇寧五年,建筑按“九天七星”布局,古名豐里、鳳棲里,盛唐時,因村南前山漫山遍野紅楓似火而易名楓林。2021年,浙江省政府將楓林列為千年古城復興項目。作為溫州市唯一一個千年古城復興項目,楓林重新進入大眾視野。
復興項目啟動以來,古城很快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徐定超祖居、故居,御史祠和一批古建筑得到修繕,對古鎮中軸線圣旨門街路面和店鋪及池塘進行整修,千年古城被撣去灰塵,面貌煥然一新。如今,24個“村節”早已融入古城復興的文化肌理,為古鎮旅游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速鄉村振興與共富
過24個“村節”,讓楓林千年古城從特色文化節慶活動里嘗到了甜頭。從地方民俗中挖掘推出了“二十四節氣”民俗活動,不僅恢復了傳統節日,傳承了節日文化,更是創新打造了新玩法、重塑了新IP,吸引一批批游客紛至沓來打卡留念。
“我們許多村民、志愿者以及學生群體都加入其中,也讓游客感受到楓林別樣的民俗氛圍!睏鲙X社區黨委書記徐旭程說,從初春的棉菜糍粑、薺菜粥,到夏日的豇豆餅、青草豆腐,再到秋天的米豆腐、糕餅,楓嶺社區推出的每款食物的食材均來自山野田間,或者是村民自己種植,這也帶動了農副產品的銷售,增加村民的收入。
通過民俗活動和美食的深度融合,楓嶺社區的“二十四節氣”鄉村IP已經漸漸有了名氣!懊繄觥墓潥狻顒,我們都會進行記錄剪輯,然后發布到網絡平臺!毙斐升堈f,現在短視頻流量還不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村里參加民俗活動,現在村里很多村民選擇在家門口開店經營。
“每個節氣活動都配備了相應的食物分發,數量在400份到600份不等,分完為止,這些食物的制作食材都與相應節氣本地產出的谷物、野草相關,富有本土特色!毙斐升堈f,我們要做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要長時間的做下去,以后人家會在節氣的那一天,會想到楓林古城,會想到楓林來玩,這個是我們最大的愿想。
“蛇年,我們準備擴大村節規模,并推出24×3模式,即將外地客人引來,第一天體驗村節氛圍、第二天節日活動儀式展示、第三天由客人選購節日食品帶回去與親友分享。希望由此帶動楓林的鄉村旅游業,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徐成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