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如許,溪流見漲,水光云影之中,悠悠竹筏承載了人們的那份疲倦過后的閑心悠思。自211省道開通后,未雨綢繆的巽宅鎮石染村悄然又奇妙地走進人們的視線,在這里戲水,在這里美食,在這里靜居,便覺得身心不再疲憊,臉上笑意殷殷。
以往名不經傳的村落,如今逆襲農旅小咖,國慶期間一個燒烤爐營業額破萬,農家樂爆棚,民宿爆滿,小攤販也賺得喜笑顏開,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會不會引起周邊人們的“嫉妒”呢?接下來還有什么新的創舉呢?
一條清溪引來四方客
一橋一矴步一攔水堰,層次分明,互為映襯,是構成石染溪獨特于其他地方的三景。古色古香的護欄,潺潺流淌的溪水,泛舟溪上,該是怎樣的一份寧靜或野趣呢?
游客來了,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跳上竹筏,一番愜意之后,道聲謝謝就走了,奇了怪了,始終不見有金錢交易的痕跡。村委會副主任章永書笑著介紹,為了能把游客吸引過來留得住,集體購置了四排,燒烤店的也添了兩排,在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無償歸游客使用。除非是雇人撐,也只是花50元的小費。
然而,回望數年前,石染村是一個閉塞且雜亂的地方。隨著211省道建設的推進,全域環境整治,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2021年順利通過2A級景區村驗收。章昌民老人興奮地說:“心變齊了,水變美了,路變凈了,四方客天天來,節假日居然出現城里才有的堵車現象。”
今昔對比,讓人耳目一新。游客李建武感慨道:“我兩年前來過這里,相對荒涼,當時就斷言將有望與鶴盛鎮過路灘相媲美,而今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如果加強深度互動的項目,所有美好的期待都將一一應驗,楠溪江又將出現鄉村振興樣板。”
一排旺鋪描繪致富圖
水流清清,輕風微撫,漫步其中,一幀幀景色有著鄉村獨有的細膩溫婉,像是存在相機里的唯美畫幅,。此前雜亂無章的小攤小販叫賣,如今在村兩委的引導下變成臨時店鋪,新疆美食、三鮮面等平時不敢想象的招牌在此招搖過市。
車站周邊是真正的旺鋪,不僅有牛雜面這樣的小吃,“石染”、“詹味”、“真有味”、“素珍”等六家農家樂赫然在目。據了解,民宿已開了三四家,其中“云禾溪”整體日租3800元的價格并沒有嚇跑游客,節假日幾乎都是爆滿狀態。當地村民自制的特產如紗面、地瓜干等也紛紛上了農家樂的餐桌,來到石染游玩的旅客總會帶些走,當成“伴手禮”送人。“石染”農家樂的鄭九江則自豪地提到:“板栗、柿子、玉米、紅薯、本地雞,本地雞蛋等等,種類繁多。人來人往多了,我們生意自然會更好,在家門口也能養家糊口,甚至就業創業。”
把家鄉發展的趨勢看在眼里,張柳云回村開了一家燒烤店。她告訴記者,自己在外開餐館已有三十多年,如今外漂泊的心落到最是溫馨的快樂老家。據了解,遇到國慶節等人聲鼎沸時,一個燒烤爐一天的營業額超萬元可謂缽滿盆滿。
背井離鄉的人到快意回歸,該村的能人臉孔一個個地出現在久違的家鄉,并成為一支建設或創業的生力軍。村黨總支書記章勝標說,打造農旅型村莊已然成為大家的共識,那些跑過碼頭見過世面的人,他們有激情,有干勁,義務幫忙、無償奉獻,自發創富,成為共同事業各個領域的帶頭人。94歲的王美鳳老人,當年建石染橋時月工資七八百元的她捐了5000元:“我是1956年入的黨,看到家鄉事業蒸蒸日上,任何公益事業有我一份綿薄之力,有我一份小小心意。”
一場大戲上演農旅夢
為了燦然絢麗的農旅夢,石染村民在持續發酵,一起踐行。在外打拼的能人考慮到行人途中休憩、候車遮陽的需要,自發捐款,沿溪打造了幾座涼亭;想讓人們多做停留,更是花大本錢修繕濟嶺古道,修建環山游步道,凡是能力許可之內都會全力以赴。
文化是路途中最好的修飾或點綴。永嘉亂彈協會會長章永田經常會動用資源穿插“水上亂彈”,演員穿上華服在竹筏上移動表演,吸引眼球,場面火爆。村委會副主任章永書說,作為蘭花之鄉,目前苦于場地或資金的限制只能延緩實施,而能為游客提供更多需求的花海如向日葵將不定期展示,與青田交界的10公里魚坑漂流已經在眺望之中。
時下,兩個關鍵項目即將落地。彼岸停車場已經完成征地任務,計劃在2025年夏天就能為游客提供便利。產業一直是永嘉西部山區的薄弱環節,更是提供就業擴大影響的契機,籌劃中的康養項目很可能在明年得以實施。
一枝獨放不是春。石染的農旅大戲剛剛揭幕,附近的霞嵊、石垟、麻莊等虎視眈眈,欲借一眾青山一溪清水,讓古老的石板橋,重現的蚱蜢船、罕見的大樟樹等逐步進入人們期待的眼神。值得一題的是,石垟別具一格的“石氧山房”早已開門見客,該村還建設了香魚基地,只等一個和石染類似的機緣。
千山梅蘭香知夢,一溪風月洗塵心。但愿石染和整個包括巽宅在內的永嘉西部,擁有香格里拉式的風情,讓大家深切體驗到沉浸式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