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共富工坊,我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很有味道!”日前,在三江街道江東社區“共富工坊”內,社區60至75歲賦閑老齡群體正在開始“朝八晚五”的預制菜加工工作。這讓今年65歲的陳奶奶特別有成就感,她說每天早上8點開始“工作”,大家一起聊聊天,下午5點下班,又能“玩”又有收入非常好。
在社區干部和麥豐食品有限公司的多方接洽下,該公司在社區內打造“共富工坊”,一年四季各類訂單不斷,為社區老年人、婦女,靈活就業搭建起一個良好的平臺,為農村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來源提供穩定保障。走進社區“共富工坊”內, 70余位村民正從事預制菜初加工業務。“我們人均每天200元收入,多數是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非常好。”三江街道箬隆村村民葉小蘭高興地說。記者了解到,通過“共富工坊”,帶動當地村民300余人實現增收,戶均增收萬元以上。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社區的工作直接影響著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賦閑老齡群體增加收入的同時,如何讓基層“最小單元”發揮治理的“最大效能”?“缺什么補什么。我們通過盤活空間并下沉資源,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建設‘共享社·幸福里’。”江東社區黨委書記吳月建介紹。
在江東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該地通過打造“共享社·幸福里”建設,該地成為群眾居民鍛煉游樂的新場所。記者了解到,社區幸福里共享社占地面積1170平方,布置游樂設施有:10米小博士滑梯、秋千2個、沙池3套、老年健身器材4套、搖搖樂2套、攀爬繩3套、哈哈鏡3個、傳聲筒2個、敲擊樂2套、游戲板3套、蹺蹺板2個。
“我們主要打造兒童樂園為小朋友創造一個快樂童年,現已打造完成正式投入使用。”吳月建說,此外避災安置場所、老年人照料中心、托育服務機構、黨群服務中心、微型消防站已完成。
兒童活動區建好了,飯后“遛娃”有去處了;黨群服務中心,鄰里矛盾糾紛將實現就地調解;河道兩岸持續加固拓寬,改善河道生態環境實現……這些目光所及的民生小事,已成為小區居民津津樂道的“幸福要事”。
下一步,社區將深入推進黨建統領“共享社·幸福里”建設,持續構建陣地設施齊備、便民惠民長效、共建共享有力、治理機制完善的居民生活共同體,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