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上是高速通道,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橋下是活力空間,市民或運動健身,或游玩休憩……自今年3月啟用以來,橋下鎮(zhèn)西岙村村兩委利用高速橋下空間等零散邊角地,經過精心規(guī)劃與整治,“拼湊”而成體育場地,昔日的閑置地帶如今已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成為了市民休閑娛樂、健身鍛煉的新去處,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走進西岙村體育活動場所內,市民們在做著各式不同的鍛煉:青少年們在打網球,一對父子在打羽毛球,還有一群剛下班的人們在進行一場籃球對決……“我剛剛和朋友一起打籃球,運動完后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之前想要鍛煉就要去更遠的地方,很不方便,現(xiàn)在這里離我家很近,過來幾分鐘,活動筋骨、強身健體特別好。”群眾吳杰成說。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西岙村幾乎都和教玩具有關,而在村里隨便拉一個人,也總能說上幾句相關的話題。隨著網絡銷售的飛速發(fā)展,西岙村教玩具都被搬上了網絡,幫助全村創(chuàng)收致富,成為我縣共同富裕的生動寫照。但由于該村永嘉縣泵閥高端數(shù)學園區(qū)所在地,因高速公路、省道建設等原因,造成閑置地塊零散分布難以利用,容易成為環(huán)境亂點盲點,同時轄區(qū)企業(yè)員工和居民的精神文化活動較為單一。
挖掘利用閑置地塊,翻新改建成戶外體育場,這是橋下鎮(zhèn)不少村社落實“強城行動”關于高質量形成“5分鐘生活圈”等部署要求的具體舉措。如何因地制宜用好“金角銀邊”辦好民生實事?西岙村村兩委的辦法是:盤活并改造提升邊角地,規(guī)劃場地,建成籃球場等一批街頭運動場,有效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的難題。“我們目前已陸續(xù)建成3V3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功能區(qū),成為了附近不少居民和上班族夜間鍛煉、組織團建的首選。”西岙村書記吳國算說。
此外,變“金角銀邊”為運動空間,這一做法在提升群眾幸福感的同時,也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帶來了新思路。西岙村書記吳國算對此深有體會,他說:“我們的籃球場前身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附近小作坊企業(yè)圈地亂堆貨、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現(xiàn)象頻發(fā)。自從改建成籃球場,環(huán)境變美了,附近居民的業(yè)余生活不斷豐富,我們的村群關系越來越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