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我縣各地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雙搶”熱潮。種植戶們趁著晴好天氣,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早稻收割與晚稻種植的無縫銜接,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忙碌的活力。
在三江街道箬隆村的500畝水稻種植基地,金黃色的稻浪隨風起伏,收割機轟鳴作業,高效地將沉甸甸的稻穗收入囊中。麥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松元告訴記者:“再過兩天,這500畝早稻就能全部收割完畢,緊接著將開始種植晚稻,那邊一片晚稻田已經開始了種植工作。”
隨著早稻收割的順利推進,種植戶迅速轉入晚稻的種植準備中。農田里,澆水、施肥、翻地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將翠綠的秧苗精準地插入泥土,為大地重新披上了一層綠裝。“接下來,我們將在這片土地上種植約400多畝的晚稻,晚稻收割后,還將種植花菜,實現土地的全年高效利用。”
今年,我縣早稻種植面積已增至9000畝,這離不開政策補貼機制的積極推動作用。2024年,我縣對水稻復種面積達到50畝以上的農戶,每畝給予350元的補貼;晚稻每畝補貼240元。此外,三江街道還特別推出了每畝100元的早稻種植補貼,加上縣級的大戶補貼每畝350元,極大地激發了種植戶的積極性。去年,三江街道的早稻種植面積僅為547畝,而今年猛增至799畝。
政策補貼不僅促進了種植規模的擴大,還推動了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和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種植大戶們通過土地流轉,將原本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和管理。這不僅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還提升了土地的利用價值,為村民帶來了穩定的租金收入,實現了農戶與企業的雙贏。
“有這些補貼,我們種田的信心更足了。”陳松元說,“從前年開始,我們逐漸擴大種植面積,從200畝到300多畝,今年更是達到了500多畝。政策好,我們種地也更有勁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