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巽宅鎮積極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救助由單一救助向“救助+慈善”融合轉變,打響“慈善小鎮”金名片。2023年以來,全鎮累計募集接受各類慈善資金800萬元,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235萬元。
聚焦體系規范化,讓機制更加完善
巽宅鎮通過貫通陣地網絡,按照資源整合、集中便民的原則,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鎮級養老服務中心、助聯體、社工站等載體,串聯文化館、城市書房、老年學堂等功能場館,延伸建成25個村級慈善工作站,打通慈善資源參與救助“最后一公里”。
慈善救助工作離不開大量人手,巽宅鎮積極充實人員力量,建立專職經辦人員、社會工作者為骨干的專業化隊伍,由網格員擔任協理員,實行“就地、就親”網格化管理,及時上報遭遇突發重病、意外事故等情況的困難群眾,暢通主動發現、慈善介入的渠道,累計開展探訪關愛2978人次、幸福清單送達率100%。與此同時,巽宅鎮建立慈善受助人員分類復核臺賬,對短期內人口、收入較穩定的家庭,每年復核一次;對收入不固定、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每季度復核一次。去年以來,累計調整救助標準26人,退出低保低邊38人。
聚焦供需精準化,讓資源更優匹配
2023年,巽宅鎮共計完成一體化辦理救助事項27件。對照縣級綜合幫扶政策清單,按民政、教育、醫保、三農等條線歸口,組建工作專班,梳理業務流程、具體職責,由助聯體經辦人員對辦理事項進行派單、跟蹤、反饋,補充銜接慈善資源,用好“政策庫”。
圍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能力提升、身心健康等需求,巽宅鎮開展“大腳板”入戶走訪行動,對909戶在冊困難家庭“敲門問需”,收集具體需求1000余條,依托省大救助系統,建立“一戶一檔”精準畫像、制定慈善幫扶方案,搭好“需求庫”。
此外,巽宅鎮廣泛動員基金組織、民營企業、鄉賢能人等多元力量參與,成功鏈接浙商銀行、浙江省和平慈善基金、在滬溫商慈善基金、杭州益優公益、正泰集團等基金會,常態化實施“一老一小”結對、益康保銀齡擴面、健康巡診、微心愿等8個“物質+服務”慈善公益項目,形成品類豐富的“資源超市”,建好“資源庫”。
聚焦幫扶品牌化,讓項目更有特色
巽宅鎮通過關注社會不同群體,提供多樣幫扶項目服務。巽宅鎮按照“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出一點”模式,由在滬溫商慈善基金會無償捐贈老年食堂5萬元,為村里80位老人提供助配餐服務,讓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全力打造“幸福頤養”品牌。
為幫助困難學生“走”出去,巽宅鎮對接浙商銀行、正泰公益基金等慈善機構,開展“圓夢護航”“情系巽宅·金秋助學”“營養餐計劃”等關愛行動,惠及困難學生超600余人,發放助學金超100萬元,打造“助學成才”品牌。
農業生產方面,巽宅鎮積極打造“農村造血型慈善基地”,其中石染鉬礦康養綜合體項目入選市級鄉村振興幫扶項目,計劃帶動193戶低收入農戶穩定增收。同時,將沙埠紗面、白石坭山茶油等農特產品納入和平慈善基金慰問物資采購名單,拉動銷售額超50萬元,依托來料加工等“共富工坊”開發安置公益性崗位34人,打造“攜手共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