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剛剛開啟,鶴盛鎮鶴陽村社會實踐基地就迎來了一波“小客流”。近日,來自溫州實驗中學八(10)班的二十余位學子們趁著暑假來到這里,參觀了鶴陽村現保存較完整的詩畫文物,感受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后裔聚居地的人文靈氣,在此上了一堂謝靈運詩詞課。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在村環翠書院里,來自縣詩詞與楹聯學會的常務副會長徐小龍為學生們帶來了古詩詞的韻律講解,學生們認真聽講,皆有所悟。“老師為我們講解了詩詞中的平仄知識,讓我對古詩詞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感受到了古詩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學生余快享受著這次不同尋常的詩路體驗,從走訪鶴陽古道,觀賞“鶴陽八景”,再到體味詩詞韻律,讓他感受到了先賢古人的浪漫與閑適。
據了解,鶴陽村始建于北宋年間,已逾千年歷史。現存有謝氏家族從宋到清的傳統詩詞417首,記載有宋元明清時期詩人38位,有著“中華詩詞之村”的美譽。該村開展的研學項目是鶴陽村打造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鶴陽村“文化創建”的重要內容,不久前,鶴陽村社會實踐基地與溫州大學研學項目達成合作,正式落成詩路研學基地。目前,該村正在申報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基地將根據學生需求量身定制詩路研學主題,不僅讓孩子們感受自然,也可以真切接觸到楠溪江傳統詩詞文化、耕讀文化。”鶴陽村第一書記、市級“文化特派員”黃建峰表示,目前,鶴陽村正積極推動打造鶴陽詩村研學基地的教育品牌,依托本地詩詞資源優勢,深挖楠溪江耕讀文化,和研學、戶外拓展等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在寓教于樂的同時,為推動鄉村振興起到示范帶動效應,促進文化教育與鄉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