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近,佳節氛圍漸濃。走在縣城的大街小巷,以粽子、香囊為主題的端午經濟提前升溫,各種端午元素商品一應俱全,銷售火爆。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的端午節消費市場花樣繁多,除了傳統的粽子、鴨蛋、香囊等產品,還出現了艾草門掛等新品,傳統節日消費呈現新花樣。
粽子品類豐富花樣百出
端午節最少不了的當數各色口味的粽子。走進粽傾城店內,包粽子的阿姨正在嫻熟地繞著繩子給粽子打結,豆沙粽、蛋黃粽、肉粽……品類豐富。在廚房內,當天的第一鍋粽子隨著沸水翻滾,粽葉已經微微泛黃,粽香四溢。
紅棗、咸蛋黃、鮮肉、臘肉、堅果、海鮮……市場上的粽子口味越來越多元,粽傾城創始人江傾城告訴記者,她們家主要制作蛋黃肉粽、蜜棗粽以及豆沙粽等,都是現包、現煮。最近一段時間粽子供不應求,好多都是打電話提前預定的。“今年是按照訂單量來包制粽子,客人想要什么口味,我們就給他制作相應的口味。高峰期時,一天可以做2000多個粽子。”
永嘉人青睞什么口味的粽子?據江女士介紹,她售賣的鮮肉粽、蜜棗粽、蛋黃肉粽、板栗肉粽,都是比較傳統的口味,根據銷量來看,永嘉人還是偏好“咸口”。“企業采買的粽子以蛋黃肉粽為主。”江女士說,當然也有市民喜歡“甜口”。“我就喜歡吃蜜棗粽和豆沙粽,吃不來咸的,甜甜的吃下去干活一天都有勁兒。”市民全先生說。江女士告訴記者,甜粽受歡迎的原因,還可能與氣候相關,天氣越來越熱,冰涼爽口的甜粽配上蜂蜜或白糖,尤其可口。
同時,記者發現,在年輕人中還流行了一款新品——“自熱粽”。在電商購物平臺記者看到,一款自熱型粽子口味包括“冬菇排骨”“蛋黃鮮肉”“五香咸肉”“蛋黃板栗”等,每盒兩只,具備自加熱功能,還配備了一次性叉子、手套、濕紙巾等。還有一款“蒸鮮粽”,打出了“端午食俗,今有新意”的口號,表示“能夠較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和原味”,有紅豆、菌菇、鮮肉等不同口味。記者比較價格,發現“自熱粽”的售價并不便宜,不僅遠遠高出普通粽子的價格,甚至比一些禮盒粽子的單價還要高。但因其簡單加熱,即可食用的特點,迎合了當下年輕人對方便快捷的追求。
“端午節吃咸鴨蛋是一大習俗,老人常說,端午節吃咸鴨蛋不僅生活有滋有味,還利于身體健康。”正在挑選咸鴨蛋的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每年端午節前,她都會買上幾十個咸鴨蛋,等到端午節當天,再分給子女們帶回各家品嘗。
艾草門掛等周邊產品受歡迎
端午風俗,除了吃粽子,還有佩香囊、掛艾草、驅五毒。香囊、荷包、蛋袋等節日元素濃郁的周邊產品,也成為端午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65歲的潘奶奶給孫子們一人買了一個蛋袋,自己買了一個香囊,潘奶奶說:“每年端午節,長輩都會為孩子準備香香的荷包或者蛋袋,祛病強身,是一種吉祥與祝福。”在龍橋夜市賣香囊的徐奶奶笑著告訴記者,現在年輕人對于香囊、蛋袋之類的傳統節日產品認可度逐步提高,反倒年輕顧客多了起來。
記者發現,除了傳統的生肖、三角包、福袋、長命鎖造型,商家在香囊、香包上也創新形式,不僅在花紋樣式上添加許多時尚元素,還在填充物上做起文章。“除了填充傳統的艾葉等中草藥香料,還有薰衣草、丁香、玫瑰、茉莉等花香料。”一名批發商說。“小時候大人會給自己買蛋袋裝雞蛋到學校去跟同學撞蛋,長大了也喜歡自己買一個。”端午節臨近,大學生小陳和同學分別買了蛋袋和香囊,她們認為,現在的傳統節日周邊產品都做得很精致時尚,成了一種流行。
掛艾草作為端午節重要的活動之一,一直傳承至今,門上掛艾草不僅可以用于對付活躍的蟲蟻蚊蠅,如今,在人們的創新之下,又賦予了它美觀的裝飾作用。原本樸素的艾草經過花藝師的創意搭配,如黃金球、菖蒲葉等精致花材的加入,變身為價值數十元乃至上百元的藝術裝飾,掛在門楣上,既保留了傳統節日的習俗意味,又增添了時尚氣息。
溫馨提醒:
端午飲食應當注意安全
不管是在本地度過端午節,還是外出過節,面對市場上的粽子、綠豆糕、蛋類等傳統節日食品,以及商家的多樣促銷活動。有專業人士提醒:
選購端午食品,應盡量選擇在證照齊全、管理規范的商場、超市。在購買后要保存好購物小票、發票等有關消費憑證。在選購常溫粽子、速凍粽子、綠豆糕、咸鴨蛋等預包裝食品時,要注意包裝是否完整,不要購買外包裝有破損、漲袋、漏氣的產品;要注意包裝上的標簽標識,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名稱等信息是否齊全,不要購買超過保質期和標簽標識不全的食品。
粽子、綠豆糕大多屬于高糖、高能量的食物,對于糖尿病、三高、有肝膽疾病的消費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即使是正常人一次也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腸負擔過重,造成消化不良。外出旅游的市民,在外用餐也應注意食品安全,盡量選擇食品安全條件較好、設施齊全的餐廳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