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南城街道20多歲的虞琪琪今年二月成功誕下一對雙胞胎姐妹,但是孩子的生日比預產期提前了許多,是胎齡只有24周的超早產兒,一直住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保溫箱保育。然而,突如其來的早產并發癥,擾亂了一家人的心。保育雙胞胎77天,一家人付出現金40多萬元,術后的費用讓他們無力負擔,無奈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籌集后續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藥費。
2月8日,一家人滿懷期待的小生命小希和妹妹,提早來到這個世界。雙胞胎姐妹一出生就住進了特殊的保溫箱——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小希爸爸媽媽和雙方爺爺奶奶不由分說拿出積蓄,動員親友籌款,要留下這對孩子,只愿雙胞胎姐妹在醫院的幫助下,養得和足月的嬰兒一樣健康。
在縣人民醫院的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里,雙胞胎姐妹穩穩妥妥從24周胎齡矯正胎齡到35周。妹妹體重較重,身體各項功能穩定。姐姐小希4月24日晚上在保溫箱內喂奶時,發現腹脹、便血,隨即小希轉院至溫州附屬第二醫院兒童醫院,確診腸扭轉,小腸壞死。25日上午8點,小希順利完成4小時手術,現住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手術中,小希90%的小腸被切除,只剩25公分。醫生說,小腸能夠再生,只是以后孩子大部分時間都要靠營養液維持攝入需求,消化能力差,肝腎功能負擔大,長大后也需要少量多餐進食。
雙胞胎姐妹一降生就經歷重癥監護之苦,小小的身體戴著呼吸機。兩個孩子一天的保溫箱費用需要4000元,入院77天已經花費40多萬元,另外加上手術費3萬元,全都是舉家的積蓄和親友的愛心借款。雙胞胎姐妹的家庭不是大富之家,孩子父親是電工,母親因生育待業。出于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愛與責任和對現代醫療條件的信任,夫妻倆竭盡全力讓醫院矯正胎齡。小希從出生的630克,住在保溫箱保育到做手術前稱重1800克。如果姐妹倆在正常的40周胎齡能達到正常的生長發育指標,一切堅持都是值得的。而現在,特別是小希需要繼續住保溫箱觀察少則半年,多則1—2年。醫生說兩個孩子至少要準備20萬元的現金住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一邊觀察一邊矯正胎齡。
每十個新生兒當中,就有一個早產兒。醫學上把胎齡小于37周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新生兒中出生體重低于1000克為超低出生體重兒,出生胎齡小于28周者稱為超早產兒。早產兒出生胎齡小,各器官發育極不成熟,易合并各系統嚴重并發癥。看著在保溫箱保育的小希,年輕媽媽虞琪琪心疼地說:“多想抱抱你,我的寶貝!”如果你想幫助這對雙胞胎姐妹,可以聯系孩子母親虞琪琪18875803772或聯系記者幫幫團熱線672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