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覆盆子長勢喜人,收成肯定比去年好。”近日,碧蓮鎮后九降村村民徐紅釵小心地采摘一枚枚綠色覆盆子果實后,用砍柴刀將枝條斬砍落地,邊上,新長出的覆盆子主干已有一米多高,直立挺拔,生機盎然。經過十多年的堅守,目前后九降村覆盆子種植面積已逾百畝。連日來,在家的男女老少每天一大早就上山下地采摘覆盆子。“每戶收入少則幾千多則二三萬元,小小一枚覆盆子直接增加村民經濟效益,也讓后九降村多了一條共富路。”后九降村黨總支書記劉建鵬說。
覆盆子種植面積逾百畝
后九降村是“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重要批示發源地,隨著環境的改善、紅色旅游路線的推出,加上紅色美麗村莊的打造,讓村莊集聚了人氣。但后九降村地處偏僻,如何實現共富呢。“曾種植過青椒、紅柿等,效果都不明顯,于是我們把目光錨定在覆盆子上。”劉建鵬說,由于地處高山,后九降村周邊有不少野生覆盆子。作為藥材,覆盆子具有益腎固精縮尿,養肝明目的功效,市場有需求。2009至2010年,后九降村兩委鼓勵村民將野生覆盆子進行引種。
“十多年前我開始種植覆盆子,從幾十株到百來株,今年達到了十多畝。”76歲的劉松欽和夫妻兩人這幾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采摘覆盆子。“我剛開始就種了幾株,之后一年比一年多,現在有近十五畝,去年賣了三百多斤,收入近三萬元,今年肯定比去年好。”78歲的劉松雷身上的衣服被覆盆子的荊棘割破得了一塊一塊,但他手上的動作很快,一個早上就已采摘了滿滿一大水桶。“一天可以采摘30來斤,今年果多且大,收成不錯。”
覆盆子需在夏初果實由綠變綠黃時采收,之后還要烘干搓揉,才算成品。時間急任務重,所以本周開采后家家戶戶都是全員投入。
“覆盆子全株都是刺,果實小,采摘十分辛苦,但種植投入少,易管理,收益明顯。價格最高時每斤180多元,所以村民很快就開始規模種植。”劉建鵬說,行情最好的是2017年至2018年間。后來價格波動,最低價跌至每斤19元,還好村民一再堅持,近兩年價格趨于穩定,村民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去年全村覆盆子收入大約20多萬元,今年估計可以翻倍。”
覆盆子要趕在成熟發紅之前采收,所以每年的采摘期大約20多天,為了及時采摘,后九降村的村民就會臨時請周邊舟洋村的村民過來幫忙,今年就請了十多位,每人每天120元,帶動周邊村民多了一份收入。
為了及時烘干覆盆子,各家各戶幾乎都購置了簡易的烘干機,沒有太陽的時候,采收而來的覆盆子就可以及時烘干,進一步保證了品質。“由于質量好,這幾年覆盆子的銷路都沒問題。”據劉建鵬介紹,每到采摘季,本地和磐安地等的藥商都會打電話預定,村民銷售無憂。與此同時,村經濟合作社也在謀劃開發覆盆子更多的功效,比如茶飲、養生品等,進一步創造覆盆子的副價值。
啟動創建黃精中蜂養殖基地
目前后九降村滿山遍野的覆盆子或已成熟或正在生長,而在前九降村后半山,面積200畝的黃精基地本月初已啟動開山創建,不久的將來這里將種下一壟壟的黃精,配以貫穿其中的游步道,將成為后九降村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同時,后九降村中蜂養殖基地提升項目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計劃在12平方公里的林地范圍里設置3個大點,將目前全村200多個蜂桶發展成500多個蜂桶,與時同時,與高校科研團隊合作開發蜂蜜系列衍生產品,打出后九降村蜂蜜品牌,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當天,省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正在實地調研,下步將為這兩個項目提供經濟資助。
有“一環五點”村莊旅游新環線,有“兩個分量”的紅色故事,有“共富食堂”“共富商店”的農旅融合,隨著來后九降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自產的土蜂蜜、筍干、獼猴桃、中草藥等農副產業也越來越好銷。今年后九降成功入選全省第四批未來鄉村創建村,兩個基地創建已同步啟動,后九降這個紅色美麗村莊,正邁開發展大步,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