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素有“楠溪梨花第一村”之稱的巽宅鎮中山村章山里梨花基地里面9000多株梨花陸續迎來了花期,給村民帶來了“春”的氣息和豐收的希望。
中山村位于巽宅鎮北面約5公里處,自村居融合后,原中山村和章山里村合并,現在統稱中山村,該村距今約有300年歷史,大部分村民在外開超市或養殖蝦為業。近幾年來,在當地政府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一條水泥路從村子中間穿梭而過,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
梨花風起正清明
在章山里的梨花基地里,梨花開得正熱鬧,它們一簇簇、一層層,沿著虬枝綻放在枝頭,漫延如雪,美不勝收。據了解,從2021年開始,章山里便陸續植下了9000多株梨樹,加快打造一村一品,“楠溪梨花第一村”建設。
“在數十年前,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梨花,后來我們一幫鄉賢聚在一起,計劃打造梨花基地,恢復梨花村的名聲。”鄉賢尤勝利回憶說,于是9000余株梨花便在章山里扎下了根,開起來花。“梨花基地做起來,以后開花結果有了收益,村民也可以參與分紅。”中山村黨總支書記吳秀苗說道。八十多歲的村民吳松庭回憶起在他還小的時候,就盼著果子能早點成熟,很多時候,他會將未成熟的果子摘下來嘗嘗,既苦又澀而且偏硬咬不動。“現在村里種著成片的梨花,相信這對村莊未來的發展很有幫助,期待著梨樹能早日開花結果。”吳松庭說。
小山村蝶變“景區村”
近些年來,中山村章山里對標2A景觀村創建的標準,通過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斷完善村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發動群眾逐步對房屋周邊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廢棄沙土、河道溝渠等進行清理,確保村容村貌整潔,衛生無死角,章山里實現了環境蝶變。“在2014年以前,村里面的環境很差,小屋、牛欄到處都是,我們就通過環境整治,把這些小屋、旱廁都拆除,打造花園、籃球場和停車場,在鄉賢的幫助下,我們還對村口進行了提升。”吳秀苗講述起章山里的蝶變故事。
立足本地資源,章山里還利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耕讀文化,推進鄉風建設,評選孝子孝媳,編寫村志,助推鄉村振興。“我已經在村內種了十多年藍莓了,最多的時候需要有十幾個工人,一天工資支出要一千多。”永嘉縣吳文達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社長吳錫庭說道。“為了建設村莊的精神文明,我們鄉賢牽頭,組織編寫村志,村里不少村民都參與到其中,我們一起記錄章山里的故事。”尤勝利說道。已經外嫁的村民湯笑飛正和村民打著招呼,她笑道:“大家都很淳樸、熱情,自己家的土特產都要拿出來分享,我每次都是空車上來,滿車下去。”
接下來,中山村章山里自然村將立足于周邊景點,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打造鄉村博物館,引入全新新業態,打響“楠溪梨花第一村”的名號。“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擴種梨花,修建游步道,還要推動文旅融合,打造竹器博物館和老物件博物館,引入民宿、農家樂等業態,把客源留在章山里。”尤勝利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