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黃田街道始終瞄準縣委“擁江融入、產城融合”總體思路,凝神聚力、知責擔當、加壓奮進,用心、用情、用力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社會保障、基層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街域發展取得穩中有進、質效雙升的良好局面。
展望2024年
作為溫州北高鐵新城主中心,2024年黃田將搶抓機遇,持續放大“C位”優勢,謀深謀實高質量發展的文章。
蓄勢迸發,全力塑造城市新封面。一是狠抓征拆拓空間。對標杭州西站“站城融合”模式,進一步拓展城市空間,高效整合土地空間資源,持續加快千石工業區拆改建節奏,全力做好企業征拆工作,實現全面“清零”,為高質量建設“高鐵新城”提供空間支撐。二是狠抓交通拉框架。深入實施綜合交通大會戰,全力推進金水路棧道工程、啟灶互通、104國道改建工程。對標中心城區重新規劃41省道沿線公交站點,下大力氣推進站南大道企業拆遷工作,全力打造市域交通圈。三是狠抓環境塑美顏。緊盯城市色彩提升、建筑立面創新的文章,抓實公共服務、市政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加大投入推進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全力打通環境治理的“神經末梢”。
破立并舉,全面激活產業新動能。我們將大力實施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主要謀好3篇文章。一是做活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轉型文章。我們將狠抓傳統產業轉型,謀劃將騰退出來的傳統產業,按照一定標準轉移安置,通過產業園“孵化器”強集聚、鑄鏈條,加速“轉型升級”,全力重塑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二是做實戰新產業“落地又發芽”布局文章。我們將搶抓“甌江新城”戰略機遇,錨準“高鐵新城”功能定位,精心布局產業業態,前瞻謀劃“戰新”產業,進一步鎖定樓宇經濟,打造高附加值、高成長型主導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三是做優服務產業“盆景變風景”蝶變文章。我們將依托永嘉縣“兩核兩帶”的產業布局規劃,積極培育引進車聯網、數字出行、數字治理等信息服務行業,構建黃田車聯網產業孵化園,推動黃田新興產業“升騰崛起”。
聚勢賦能,奮力開創共富新局面。一是全面筑牢發展根基,進一步抓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黨建工作,建強村級基層戰斗堡壘,立足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動能,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輸血+造血+活血’三管齊下,推動各村社農業增收、工坊增效、集體增富。二是一體推進鄉村建設,全面總結“千萬工程”現場會經驗,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強村社基礎配套建設,加大投入推進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全力打通環境治理的“神經末梢”,進一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差距。三是全力抓好隊伍建設,深化“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活動,持續抓實駐村聯社干部、基層站所干部、村社主職干部三支隊伍建設,健全三級干部捆綁考核制度,不斷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同時,加大對領導班子和一般干部監督力度,抓實村社“一把手”廉責雙考機制,持續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堅持項目為王,注入經濟發展“強動力”
做強產業項目“新增長”。深入實施“黨建導師+”“產業聯建”等模式,班子掛鉤聯系17家規上企業和180家中小微企業,實行“三人駐企、組團服務”,定向破解企業融資、用電等難題79個,不斷鞏固補強傳統產業鏈,帶動有效投資同比增速81.75%,完成率111.92%。
推動集體經濟“新發展”。堅持“內挖潛力”“外部借力”雙線共進,謀劃推進3個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并鼓勵引導村社通過跨村、跨鄉鎮聯合方式入股強村公司,通過產業帶動、資產租賃等多條腿走路,超額完成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經營性收入,榮獲市推進共同富裕(擴中提低)先進集體。
護航企業發展“新舉措”。加大企業梯隊培育力度,筑牢產業經濟核心力量,高效抓實楓埠垟小微園入園工作,進一步保障本土企業特色產業發展,培育本土規上企業;加強培育鳳嶼工業園區泵閥企業產業鏈,推動園區6家規上泵閥企業與多家優質規下企業聯動發展,壯大形成產業集群。
做優城市建設,繪就精致城市“新畫卷”
推進城市空間拓展。全力護航高鐵新城建設,持續加快核心區拆改建節奏,沖刺完成站南大道項目涉及12家征拆工作,圓滿完成雅林未來社區1349套安置房摸文認購定位分配工作,順利平穩完成新白巖村上甌公路和繞城高速拆遷戶60戶90間回遷安置摸文工作,切實解決了歷史遺留的賭點難點。
聚力項目高效攻堅。高效整合土地空間資源,以“抓大項目”撬動“產業轉型”,“大抓項目”拼速度、搶進度的導向更加鮮明,全力推動高鐵新城征拆、公交始末站(維保場)項目等多個億元以上項目高速推進,實現重點工作攻堅“一子落”,激發黃田發展棋局“全盤活”。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成東聯村、嶺下村等兩個污水零直排工程竣工驗收和新壽灣村污水零直排工程施工。堅持拉框架、拓空間,積極協調解決市政道路建設涉及的指標等問題,目前浦黃路、朝陽路均已完工,為永嘉市政道路建設由于土地指標緊缺導致無法建設的項目,走出了一條可操作新思路。
加強黨的領導,培強基層黨建“主心骨”
抓好基層建設,發揮黨建陣地“磁場效應”。聚焦村社班子運行質態,念好“高、全、實”三字決,處理“不適任”干部8名,儲備優秀后備干部28名,圍繞矛盾糾紛化解等針對性交任務、壓擔子,提前練好履職盡責基本功。高標完成新白巖等3個“共享社·幸福里”示范點位創建,千石社區成功創成省級現代社區和省級示范黨群服務中心。
創新工作載體,增強基層組織“內生動力”。堅持以研討交流+循跡溯源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心,班子開展專題研討交流5次,專題黨課37場次,提出意見建議64條,聯動實施23件發展難事和79件民生實事,并對安全生產、信訪積案等問題實行“晾曬督辦”,實現重點時期“零敏感輿情”、各領域和諧穩定,推動主題教育做實功見實效。
強化網格管理,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堅持科學劃分,以“劃片包干、按人定戶”為依據,精準排摸14個村社網格情況,優化細分170個微網格,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域網格化管理。完善專職網格員“村聘線管”模式,凝心聚力建強網格,確保“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