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楓林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縣委“擁江融入、產城融合”的總體思路,爭當紅色根脈的守護者、山區共富的排頭兵、文旅融合的樣板地。圍繞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立足實際,主動謀劃,扎實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聚焦政治建設,黨建基礎夯實有力
助力“紅色楓林”建設
理論學習有深度。始終保持對黨的信仰忠誠,通過制定詳實的學習計劃,依托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專題學習會等形式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開展“以學鑄魂,錘煉品格,強化忠誠”等專題研討活動25場次,講授專題黨課,通過層層示范,帶動干部不斷提高學習主動性,營造濃厚學習氛圍,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陣地打造有特色。深耕“共富”主題示范創建,建成市級“共享社·幸福里”五星級樣板江楓村;精細黨建引領鄉村連片提升示范區建設,著力構建“共建共享共富”的楓林發展新模式;抓牢“甌江紅”黨建品牌建設,“紅色星期日”、“輕舞飛揚”青年宣講等活動深入人心。從嚴治黨有保障。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利用楓林鎮徐定超廉政教育基地、田頭說事亭等清廉單元的影響與優勢,創建楓林鎮廉政品牌。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今年以來共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置人員12人次,自辦立案調查7起,結案8起,其中警告處分2人,嚴重警告處分5人,進一步筑牢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線。
聚焦項目建設,鎮域經濟全面起勢
助力“活力楓林”建設
經濟指標穩健前行。楓林鎮1—9月份稅收累計入庫金額為291萬元,在庫項目17個,1—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336萬元,內資使用完成7000萬元,餐飲住宿營業額完成2370萬元,同比增長29.21%,轄區經濟形勢平穩向好。重點項目高效推進。楓林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建設,累計總投資達1.5億余元,置換簽約361戶,收儲房屋581間,獲批省保單位6處,數量居全市第一;杭溫鐵路楠溪江站主體混凝土結構順利封頂,施工全面進入沖刺階段;黨建引領鄉村連片提升示范區,總投資1.113億元,涉及子項目12個,全面完工驗收。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以“宿在民居、樂在鄉間、游在山水”為定位,打造具有楠溪風景及田園特色的精品民宿集群。目前已成功落地研學、文旅、特色農產品、低碳等板塊項目,招引落地錦里·溪谷、君蘭·隱叢、田家莫上隱等中高端民宿14家,引進目川自然基地、景沙崗房車露營基地等露營基地兩家,舟里茶點咖啡、柒墨機車驛站等4家網紅打卡地,盤活了閑置農房100余間,創造了就業崗位300余個。
聚焦鄉村振興,文旅產業提檔升級
助力“品質楓林”建設
人居環境聚力提升。全力以赴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久戰,狠抓亂象整治,緊盯農漁業生產資料亂堆放等鄉村“十大”環境問題,全域開展整治提升。全年累計開展全村環境大整治230余次,整治航拍點位70余處、田園亂象740余處、清理死角1600余處、村口閑置地綠化改造2處,荒地新建微型公園1處。新聞聯播頭條《“千萬工程”一張藍圖繪到底造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中播放楓林整治畫面,中國三農報道《荒地“變身”到浙江永嘉看砂石堆場變馬鞭草花海》播放楓林湯岙村砂場改造馬鞭草花海案例。農旅節日助推發展。深挖農耕文化、非遺文化等傳統資源,舉辦了2023楠溪江麥田生活藝術節及開鐮節、楓林武術節、沙崗粉干美食節等多項活動,參展銷售攤位600余家,吸引游客10萬余人,線上視頻流量超百萬。承辦開展“建行裕農通杯”第六屆浙江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永嘉縣楓林鎮文化賦能專項賽,吸引全省39所高校1188名師生參賽,完工評比18個空間項目、12個文創項目,持續打響楓林和美鄉村農文旅特色品牌。鄉村振興示范帶高質量打造。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打造和美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帶,一期總投資1.113億元。以五大振興為引領,“產、村、人”融合為路徑,系統謀劃景沙崗度假、新坊民俗體驗、鑊爐尋味、江楓研學、垟山頭旅居、龔埠休閑等主題村落。鑊爐村作為共富先導村,日均游客接待800人以上,村民每天可銷售麥餅200余個,增收2000余元,村民每年民宿租金收入超5萬元。
聚焦民生關注,惠民成果不斷擴大
助力“幸福楓林”建設
抓好社會治理。持續深入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健全完善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專項治理風險閉環管控機制。全年開展平安專題部署會議5次,平安三率活動20次,法治宣傳15次,反詐騙宣傳20次,禁毒宣傳26次。共辦理信訪事項1406件,辦結率100%。全面壓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責任,形成三級聯動調處,累計排查出矛盾糾紛112件,化解112件。順利勸返楓林籍境外涉詐重點人員2名,成功解救了6名溺水群眾。以高效能治理護航現代化楓林建設。以“黨建引領,禁毒同行”為主題,開展永嘉禁毒綠道歡樂跑活動,200余人參賽。抓牢民生事業。深入排查困難群眾,共計辦理辦理低保戶19戶、低邊戶12戶、臨時救助38戶,救助金額85013元。高標推進民生實事項目。農村道路提升工程重點改造山區村際道路等,全面補齊農村交通短板。自來水廠設備提升項目多次更換擴容管道,改善居民生活條件。逐步推進老年友好和兒童友好村社試點,在鑊爐、錦陽、垟山頭等村建設共富食堂,營造“一老一少”友好氛圍,建成15分鐘生活圈、醫療圈、養老圈。抓實安全生產。積極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健全全鎮安監組織網絡,進一步完善《楓林鎮安全生產工作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建立夜巡夜查夜訪制度。近年來,已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余400次,出動980人次,檢查單位460家,排查隱患128余處,下發《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80余份,均已整改完畢。開展森林防火應急演練、完成1038株枯死木清理及驗收。完成對285處生產經營及公共服務類房屋再核查并錄入系統,對自建房屋、農村房屋、城鎮住房、公共房屋開展全覆蓋、地毯式排查,嚴格落實“六個有”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增強村民安全意識。
展望2024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
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把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上下功夫,著力從思想體系上研機析理,從精髓要義上深刻領悟,從實踐要求上準確把握。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主線,繼續深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連片提升示范區二期建設。持續開展“評星授旗”活動,深化黨支部規范提升行動,嚴格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推動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創新。做好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強化黨風廉政監督。不斷強化政治監督,開展常態化日常監督。
做好項目攻堅“大文章”
千萬工程再深入。持續探索“黨建+項目+產業”發展模式,不斷把“千萬工程”推向縱深。以鑊爐村為共富先導村,推動楠溪江其余沿線村社植入休閑觀光農業、休閑旅游和民宿等特色產業,依托專項資金、山海協作、結對幫扶、鄉賢企業等多方力量,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項目落地再提速。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加大協調服務和跟蹤督辦力度,加速助推楓林鎮中心衛生院項目完工;推進楓林中學遷建工程、千年古城地塊安置房項目開工建設;完成300畝土地墾造任務;完成后山諸永高速安置房18畝土地供地手續及不動產登記手續。做好景沙崗板栗林、楠溪九院、湖西及垟山頭灘林、兌垟辦公樓及外拓區塊等各板塊產業招商。城市能級再提升。大力完善交通網絡,建成杭溫高鐵楠溪江站、41省道南復線至杭溫高鐵楠溪江站改建工程,啟動前進路、楓林大道改建、江東大道等項目;加速推進楠溪江站周邊綜合開發和規劃,完善高鐵站前廣場地塊、“張飛山”地塊、楓孤溪地塊規劃設計;持續推進楓林“幸福水網”建設,系統謀劃挖掘楓孤溪、獅溪古水系源頭貫通古城,恢復小江心歷史風貌;完成綠道全線串聯工作。
奏好鄉村振興“協奏曲”
繪就美麗鄉村。推進“三基三主”建設。全面整治破舊房屋、村內道路、房前屋后,清理露天糞坑和豬舍牛欄,修建生態公廁、村民廣場,清淤村內水渠管網,完善雨污分流系統,徹底改變“垃圾就近掩埋”“旱廁隨處見”等亂象,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三個“100%”。開拓農旅模式。積極申報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集成應用先進栽培技術,打造區域生態品牌;全面推動楠溪江旅游精品線提質升級,完善游客服務中心、游覽線路,導覽圖、A級廁所、標識圖示等基礎設施配置;著力做好“旅游+”文章,持續舉辦武術節、粉干節、開鐮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共謀共富方式。持續探索宅基地使用經營權流轉,發展鄉村民宿、農家樂、健康養老等農村二、三產業;縱深推進強村富民集成改革,培育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建“四季兌垟”、“大木生態養殖”、“內檔手工”等3家“共富工坊”,通過“產業培育+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探索“農戶+村集體+經營業主”,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激活農村自然生態、文化旅游資源。
打好民生保障“組合拳”
做實民生保障。全速推進用水、用電、聯網公路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與新修工作,推動城鄉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優質公共服務下沉鄉村。統籌做好脫貧戶、監測戶等重點人群就業,完善技能培訓和規劃指導、暢通創業扶持政策。狠抓污染防治。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持續落地實施《溫州市楠溪江保護管理條例》。全力推動千年古城復原復活復興工作;注重精神建設,依托農村文化禮堂平臺,舉辦“村晚”聚人氣,評選“最美”揚正氣;打造文旅名片,依托數字詩路e站和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建設。
念好平安建設“三字訣”
“嚴”字當頭,嚴密筑牢安全生產之基。“實”字托底,求真務實推進綜合治理。 “早”字為先,及早謀劃部署應急管理。提高綜合處置效率,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