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楠峰文旅邀請本土文化人在江南宋村芙蓉舉行一次以查漏補缺為主題的座談會,大家紛紛為博物館群如何活化利用等獻計獻策,主辦方代表陳道轟直言:“建議很中肯,將進行微調,讓參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走進江南宋村芙蓉,油然而生時空交錯的感覺。沿著鵝卵石鋪設的小路,與古樸自然的建筑形成一種濃濃的懷舊氛圍。巖頭鎮芙蓉村始建于唐代末年,全村按照七星北斗的規劃進行布局,古建眾多,如今仍然近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楠溪江古村落的原始風貌,儼然一座古老的博物館。2006年被列為國家文保單位和中國景觀村落。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正當藝術駐村催化芙蓉的魅力時,年逾古稀的鄉賢陳道轟卻讓器材館、民俗館、古石雕館、宋瓷館、甌瓷館等五家博物館齊刷刷同時亮相,使古村文化味愈加芬芳四溢,打卡者絡繹不絕。
從故園出發一直牽掛老家發展 若提起永盾制服廠,在永嘉可謂名聲在外,上世紀九十年代作為公安部產品定點單位,與永嘉化工廠、永嘉釀造廠有工業經濟的三駕馬車美譽。其創始人陳道轟業前些年榮歸故里,身體力行地活躍在文旅事業中。
芙蓉村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在陳道轟的眼中一如故人。舊時芙蓉耕讀風盛,陳道轟的父親私熟畢業,學習中醫,后進入巖頭國藥商上班,并期待學業成績優秀的兒子“學而優則仕”。近日記者前往采訪時,陳道轟指著古香古色的石頭館說道:“原先是二房祠堂,也是我就讀的芙蓉小學所在地。”
他遇到的是一個動蕩的時代。文革開始后,讀書決定命運的夢想被擱淺了,十四五歲便到巖頭學裁縫,很快成為“大老司”,1.9元一天的酬勞。他也恰逢行行出狀元的美好時代,1976年,到永嘉紅星服裝廠當師傅,三級工資37元一月,第二年當車間主任,第三年當副廠長。改革開放一開始,1984年陳道轟率先抓住機遇,注冊永嘉服裝一廠,1989年改永盾制服廠,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成為永嘉知名企業家。
他對家鄉芙蓉一直牽掛。早在30年前,陳道轟就為村老人協會捐贈了電視機、錄音機等一批辦公用品,價值約5000元。
村黨委書記陳東京回憶,十年前自己剛剛接手村務工作,陳道轟不知從哪里找來了他的聯系方式,一開口便是對家鄉的殷殷囑托:“把古村保護好,讓村民有盼頭。”
陳東京坦言,村民比較信任老陳,有時候組織工作需要也會請他“出山”,在楠溪江核心景區精品線打造中,陳道轟協助村干部共同做好景區攻堅政策處理等事宜。由于涉及人群廣泛,少不了一次次跑腿和苦口婆心,當時的狀態拿他的原話說是焦頭爛額。好在分析利弊后,人們看到老陳為了家鄉不辭辛勞的奔波,慢慢理解了他。也因了此,老陳在村中樹立了較好的口碑。
2020年,陳道轟帶頭為村教育基金捐贈了10萬元。也就在這一年,他出面一起創辦楠峰文旅(永嘉)有限公司,首個打造的項目便是芙蓉村博物館群,引起社會良好的反響。
從公益出發卻贏得收藏者信任
楠峰的成員,大都是來自楠溪江各個村莊的鄉賢、在外回歸的永商。共同的鄉愁把他們聚攏來,奏響一段段赤子情懷。
恰好縣旅投集團租借了房子,希望以博物館的形式豐富古村文旅元素,鼓勵大家一起進一步助力文旅融合。而創辦博物館純粹出于一種公益,讓沉寂的文物活起來,陳道轟牽頭的楠峰主動承攬了此事。提及籌建博物館,老陳頗為自豪地說,“誠信無價。”
徐象明在加入楠峰文旅之前,在家鄉楓林參與了徐定超紀念館修繕,很多文物級的私人藏品都無私地拿出來分享。
成員中還包括業余愛好收藏的徐賢孟,他在黃田街道千石經營一家酒莊,2020年便同幾位要好的朋友在酒莊附近打造了一家春秋陶瓷博物館,成為溫州市第一家民間陶瓷博物館。陳道轟與他們一拍即合,奔著宣傳楠溪江風土人情的初衷,達成“何樂而不為”的共識。
在徐賢孟的引薦下,2000年11月,眉宇間依然英氣逼人的陳道轟與“天地萬物無所不拍”的周斐列碰面。在溫州攝影圈說起周斐列,同行形容他是玩攝影器材玩到極致的人,以及甌越文化的民間收藏家。他收藏了甌塑、甌繡、彩石鑲嵌等約3萬件作品,其中還包括頗為亮眼的藏品,即數十臺老相機和數百件攝影配套設備。
周斐列還記得第一次與老陳見面時的情景,當時老陳為籌建博物館奔忙,聲音略帶疲憊,但十分誠懇地對他說:“我們的博物館是公益的,所以沒有任何報酬,如果政府部門有適當補貼,除工作人員開支外全部歸你。”周斐列沒有二話,芙蓉博物館群的第一個項目攝影器材館宣布誕生。 他們尋找的第二個關鍵人物是老家在蒼坡的鄭金峰。鄭金峰住溫州,做古董買賣,陳道轟說:“展出的同時可以買賣,你有藏品,我有場地,雙贏。”楠溪人的性格就是直來直去,鄭金峰不僅提供了民俗館的藏品,而且甌瓷館、宋瓷館的大多數展品也是他傾力支持,一下子又完成了三個館的布局。
五尺南岙人金李杰在龍港開店,和徐賢孟有私交,應邀看了幾個正在歸置的博物館后,與陳道轟一番交談后,覺得老陳很誠信,便把多年收藏的石頭作品拿出來合作,最好一家石頭館可謂水到渠成。
嘗試反哺的陳道轟在博物館群安置時,自掏腰包五六十萬元用于建設。徐賢孟回憶道:“那幾個月,陳總城里和老家兩頭跑,早上七點基本到達現場,晚上很遲才回去,用廢寢忘食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企業家出身的陳道轟雷厲風行,執行力特別強,僅僅幾個月后,建起了攝影器材館、民俗館、古石雕館、宋瓷館、甌瓷館等五家藝術博物館。依托古村的豐厚底蘊,五個特色展館均裝潢得古色古韻,還聘請專業人士進行館內布展,為芙蓉古村保護開發、江南宋村創意打造添加了濃重一筆,樹立了千年古村和展館文博結合的新樣板。
2021年4月29日5館同時向社會免費開放。釉彩細膩的甌瓷精品,難得一見古董相機,精美絕倫的民俗飾品,其清逸趣味與獨特氣韻被人們深深記取。攝影器材館、甌瓷館、民俗館還被認定為省級鄉村博物館。
從未來出發要讓古村頻添佳話
“沒有書本的房子,就如沒有思想的大腦”。同樣,沒有珍貴藏品的博物館,就如沒有靈魂的軀體。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來永調研時,在民俗館見到七進的堂床由衷感嘆:“走遍全國,獨此一份。”他要求通過與旅游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融合,打造讓群眾滿意的鄉村博物館,讓鄉村博物館成為鄉土文化名片,為推進共同富裕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力量。
受到鼓舞的陳道轟為了能讓文物盤活事業盤大,特地邀請本土文人學者座談。原永嘉縣政協提案委主任王澄榮曾經也是一名資深旅游工作者,他對芙蓉古村一往情深,2001年就入駐芙蓉古村開展保護或申報相關工作,他說芙蓉博物館群是文物(古村)里擺文物,希望繼續努力,讓其啟發智慧和開闊視野的功能得以更好發揮。
學者谷峰用震撼二字贊嘆,藏品古今搭配,品種豐富,希望在研學上大有作為,并且高起點打造國家級鄉村博物館。易經大師南朝東、文旅從業者李建武等表示要動靜結合,增加互動環節,不定期推出藝術展等吸引眼球的項目,成為網紅打卡點。
把博物館”安頓”好,陳道轟又是意氣風發,在永嘉縣將芙蓉村作為宋村的核心村打造后,提出與千年古村攜手的“宋園”概念,植入多元文化,吸引不同圈層的人群前來游覽,可以達到在不同領域“出圈”的效果。目前26米長、3.08米高、2.3米寬,重30噸,有吉尼斯之最的根雕作品《清明上河圖》已然收入正在“梳妝打扮”的宋園囊中。目前引進直徑2米、重達11噸、世界最大之一的“夜明珠”,打造鄉村(夜明珠)演藝中心,同時還將完善鄉村夜食、鄉村夜購、鄉村夜宿等消費鏈,積極開拓網紅人群。
至于何時揭開神秘面紗,偌大的園里有何稀罕,敬請大家關注后續報道《芙蓉古村鄉賢陳道轟與他的悠悠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