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溪鎮龍頭村村口龍頭大橋施工現場,挖土機、掘土機等大型機器轟鳴作業,長70米寬18米的新大橋如泥土下的春筍正在蘊勢而出。堤壩邊,繪畫師在雪白的壩墻上描色繪圖,一朵朵鮮花嬌艷盛放,一簇簇綠植造型別致。“這就是我們著手打造的‘花漫龍頭’其中的一條花路,到時,龍頭村將四季花開,花香四季。”
新一年里,以鄉賢聚力共建而出名的龍頭村鄉賢樹立了新目標:內外聯動,共筑“花漫龍頭”,這花不僅要盛開在家家戶戶房前屋后,也要開放在龍頭村老老少少每個人心中;這花更要成為荊溪勝地鄉村振興濃墨重彩的一抹亮色。
重建大橋開發基地,“花”開多枝
“原來的龍頭大橋只有6米寬,這次要重建成18米寬,更方便接引村民回家。這也是全村人多年的夙愿,今年終于夢圓。”龍頭村委會副主任李元鐸告訴記者,橋對于龍頭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龍頭舊稱龍頭角,沒有出村道路,只能借路隔壁村,代代村民都得忍受無路可走的煎熬。1982年,集全村人之力共花費3.6萬元建了全村第一條橋,橋雖小卻是全村人齊心協力的結晶,此后,龍頭人齊心建家園的優良傳統就形成了。只要村里修橋補路做公益,二話不說能出多少錢就出多少錢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
改革開放后,龍頭村民開始外出經商,目前主要分布在青海、云南、新疆等地,外出鄉賢們錢袋子鼓起來的同時對家鄉建設也更慷慨大方了。2016年春節,回鄉過年的鄉賢共籌集資金1860多萬元,成立“龍頭村美麗鄉村發展基金”,專款用于村莊建設。“正是因為有了經濟堅強后盾,龍頭村改頭換面,煥然一新。”李元鐸說,蛻去舊貌的龍頭村如何在新一輪鄉村振興中發光發亮,成了今年春節鄉賢聚會的主題。經商議,今年龍頭村要啟動多件大事,其中就包括龍頭大橋的重建,所有項目所需資金,則按老規矩由鄉賢認捐。
“龍頭大橋重建大約需要500萬元,村委會大樓建設大約需要300萬元,還有枇杷基地、花漫項目等,今年又是花錢大年。”李建鋒是龍頭村監會主任,一筆筆村賬都在他腦里:“村兩委和鄉賢商定建設項目,然后鄉賢就會主動認捐數額,人在外地通過微信。”
同期進行的還有村后山上的枇杷基地,目前已種下3000多株枇杷樹,一期面積100多畝。據了解,龍頭村枇杷基地由村兩委出面流轉村民的山地,再統一承包給金溪鎮,村民可以到基地務工,基地收入和村委會分工。總共分三期建設,初步規模200多畝。
“一直以來,龍頭村建設資金都是靠內外鄉賢籌措,培育這個枇杷基地就是借力政府為村兩委集體注入資金,到時,就有更多力量建設龍頭村。“李元鐸的話代表了很多村民心聲。
老有所養小有所助,“花”開心里
在龍頭村穿巷走弄,見到最多的是三五成群坐著閑聊的老人。全村1600多人中外出的超1000人,60歲以上的超350人,80歲以上超70人,百歲老人2位。“躬于福地享高齡”。對老人的尊敬和關愛也一直是龍頭村的傳統。2005年,龍頭村就率金溪鎮之先建起了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為一定年齡的老人提供免費中餐。
2021年開始.龍頭村再次投入近80萬元改造提升居家養老照料中心。早上10點一過,為養老照料中心志愿記賬的鄭慶業老人就按時來到中心,他熟練拿出賬本開始工作:“我今年76歲,在這里幫忙記賬了8年,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此時,食堂內煮熟米飯的和豬肉炒黑木耳的香味愈加濃郁,老人們開始三三兩兩到來,有人手上還拎著飯盒。“我喜歡在這里打飯菜直接吃,有些人喜歡打回家吃,所以帶了飯盒。” 84歲的潘梅雪老人打扮清清爽爽,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老人說從食堂開辦起她就開始在這里吃中飯,這里的飯菜都很合她胃口。“我今年98歲了,現在村里越來越好,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鄭九同老人有點耳背了,但他臉上的笑容發自肺腑。
這幢四層樓高的龍頭村養老照料中心一樓是食堂,桌椅板凳一切都是嶄新的,做飯的吃飯的區域劃分清晰。二樓是圖書閱覽室、電教室、書畫展區,三樓是棋牌休閑室,四樓自由活動區。“為了方便老人上下樓,特意安裝了電梯,老人是村里的寶貝,只要老人提出合理需求,我們都盡量給予滿足。這也是龍頭長壽老人特別多的原因之一。”李元鐸說,龍頭村剛剛榮獲市級老年友好樣板村榮譽。
敬老愛老蔚然成風,扶幼助學同樣風生水起。2006年,多位鄉賢出資,龍頭村教育基金會率金溪鎮之先設立,獎勵優秀學子資助貧困學生,至今已有18個年頭。2017年龍頭鄉賢李秀業在全鎮范圍設立“金溪學蒙基金會”,一代又一代學子受到基金會獎勵,也在心中深深烙上家鄉情結。不管腳步走多遠,心總牽掛著龍頭,家鄉建設有需要,在外游子義不容辭。這就是龍頭人建龍頭村的力量源泉。
村居環境統一提升,“花漫”龍頭
“龍頭村經過前期的整治,是干凈整潔了,但品味還沒上來,接下來馬上就要拉開‘花漫龍頭’項目進行整體美化。”李元鐸鋪開設計公司提供的初稿設計圖告訴記者,龍頭不大,但不妨礙變得更美麗。所以今年特意委托一家園林公司,對整村形象進行統一設計美化。
前有溪流后有山,水上有橋山有漈,龍頭村自然原生態,此次“花漫龍頭”項目主要是增加綠植修飾,達到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最終效果,包括房前屋后的綠化小品、美麗庭院的進步提升等。重點有三,堤壩是龍頭村的入口是門面,所以以四季不同開花植物和草花相結合造型進行美化,營造四季有花,時時花開迎賓的熱情氣氛。村內大道綠化主要種植紫薇等落葉樹種,大氣且有觀賞性。而田園木棧道建設是重頭戲,在傳統只耕種的田園里搭建休閑廊架、擺放休閑座椅,同時在固定點放置鳥巢等多個造型,讓村民宛若在公園干活,讓游客感受田園牧歌風情。
“再過一段時間可以看到雛型,那時的龍頭村應該又是一番嶄新面貌。”言語間,記者在李元鐸帶領下來到了正在施工的龍頭大橋現場,這里3月中旬剛動工每天都有村民過來查看進度,這橋牽動整村人的心,也寄托著全村人新的夢想和希望,這希望連接上橋那頭的211省道,將變得更遠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