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無亂搭亂建、房屋墻面無亂涂亂畫、村莊垃圾清運及時、公廁保潔干凈到位……走進東城街道嶂岙村,一幅“布局優化、路面硬化、路燈亮化、四旁綠化、河塘凈化、衛生潔化”的新農村美麗畫卷緩緩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黨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緊扣“環境和美、產業和融、人文和潤、治理和諧、生活和順”目標,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對照未來鄉村和新時代美麗鄉村規范標準,當前的嶂岙村正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村民區域生活共同體,全力建設和美鄉村示范樣板。
昔日市級“垃圾村”
由于歷史原因和陋習影響,幾年前,嶂岙村生態環境極端惡劣。2008年被列為溫州地區“垃圾村”之一。
“原來村內有10多家塑料粒子生產作坊,在生產過程中污水排江、黑煙彌漫、垃圾遍地,造成生態環境惡劣。”嶂岙村黨支部書記金世宗指著村前臨江的灘涂地告訴記者,當時這里延綿近500米成了垃圾堆放場,各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塑料垃圾堆的比人還高。
被列為市級重點關注的“垃圾村”之一后,村里廣大黨員干部與群眾深刻意識到生態環境和村莊清潔的重要性,村兩委把村莊整治與改善生態環境提上了議事日程,切實實施村莊整治與生態工程建設。
“我們痛定思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在村黨支部的帶領和村委會的共同努力下,在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全村群眾的全力配合和支持下,優化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加快經濟發展。”金世宗告訴記者,多年來,通過“黨建+”的方式,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黨員干部與群眾一道清理了塑料粒子生產作坊遺留下的垃圾,清除了露天糞坑和簡陋廁所。
“以前環境很差,這幾年在書記、村長的帶領下,村兩委把村里環境整治好了,現在我們村環境數一數二。”村民金培珍的話,得到了其他村民的認可和支持。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嶂岙村被評為全縣全域環境整治“最干凈村居”。而蛻變后的嶂岙村先后還獲得縣級綠化示范、文化示范村,市級生態、文明、衛生村,省級村莊整治合格村,省級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聚焦民生關鍵小事
上嶂岙共享停車場建設已完成、中嶂岙三面光水渠建設已完成、下嶂岙前路路面損壞維修已完成……在嶂岙村“民生關鍵小事”展播欄上,記者注意到,每件民生關鍵小事都有相應的領辦人和進展情況。
民生關鍵小事,件件事關民生,件件落地見效。在環境衛生整治上,該村組織志愿者開展生活垃圾堆積大清理大整治行動;圍繞“一老一小”服務活動,開展兒童節、義診等共享共惠系列活動;啟動便民服務站、共享閱覽室建設,設立便民服務站,開展“紅色代辦”工作。改造提升共享閱覽室,開辟兒童閱覽專區;融合“共享社·幸福里”建設,對戶外籃球場進行改造提升;建設嶂岙講堂、船文化展示廳等作為共建共享共用陣地。
干部能干、村民齊心。在助力家鄉建設上,不少善行義舉仍被村民津津樂道。2003年嶂岙至上塘的公路初創(虹三線)嶂岙村段,道路塌方多處,路面坑坑洼洼,晴天塵土飛揚,雨天一身泥,危及車輛行駛安全隱患。村兩委由于資金短缺,工程一時難以啟動,這時村民金丐浦不計任何代價拿出自己的房產證,去貸款30萬元,促使嶂岙至渭石的砼路面獲得建筑成功。
見到金丐浦時,他正和幾名黨員志愿者一起打掃衛生,如今擔任村監會主任的他,時常帶頭示范,組織黨員出門打掃衛生,助力美麗家園建設。在公益事業上,嶂岙村民們從不吝嗇。在啟建村籃球場時,由于工程資金量大,中嶂岙村民樂助資金供地為項目建設創造條件,金建東5200元、金順國5000元、金建豐3300元……在42名村民的慷慨捐贈下,村籃球場圓滿建成。
村中高樓聳立,村旁鳥語花香。該村還先后建設公廁一所,建設健身場所三處共1600平方、配置各種健身運動器材58套,路燈48盞,建設污水處理池一所含整套排污設施,垃圾中轉站二座,配置垃圾桶60只,花壇223平方、栽植各種花木1000多株,辦公樓加層裝修并置辦辦公設施,新建圖書閱覽室,通過全體黨員和干部群眾的努力,村容村貌煥然—新。
留住鄉風鄉韻鄉愁
嶂岙村地處縣城東南2.5公里,系革命老區,南面靠山,北臨楠溪江,諸永高速、虹三公路兩條交通大動脈貫穿全村,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
對于如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金世宗有著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金世宗說,接下來將集中精力推進村莊地面潔化、空中序化、水體凈化,定期參與以“比力度、比做法、比成效”為主題的村書記擂臺比拼亮曬活動,加快實現村容村貌明顯好轉,長效管護制度建立健全,文明意識普遍提高,共創“干凈、整潔、有序”農村人居環境。
“去年我們在綜合辦公樓西邊擴建2間辦公樓,部分用于出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并在原辦公樓一樓設立便民服務大廳,二三層創建共享圖書室、兒童之家等共享空間。”據金世宗介紹,目前該村集體經濟收入46.97萬元,經營性收入16.54萬元。在今年的兩委干事清單上,后山林間道路建設也被提上日程,目前道路已啟動建設,長為4000米,寬6米,建成后計劃利用村林地資源開發建設油茶基地,進一步壯大村集體收入。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就是我心中的美麗鄉村。”金世宗表示,未來將優先安排既方便群眾生活又促進生產的建設項目,確保鄉村既有空間完整性和設施現代性,留住鄉風鄉韻鄉愁。同時,整合載體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創新抓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面子”名副其實,讓“里子”實實在在,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