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麻糍、送新衣、掛燈籠、貼春聯、包餃子、一起吃年夜飯……寧靜的村莊迎來了久違的熱鬧。1月17日,云嶺鄉社會工作站聯合永嘉縣金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楠溪驛站助農義工隊的志愿者們,來到云嶺鄉開展“‘益’起過大年、暖心年夜飯”活動,在新春到來之際,為特殊困難群體送去新春祝福和情感關懷。
當天,志愿者們來到云嶺鄉云棲村小鳥自然村陳林妹的家,距離金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楠溪驛站助農義工隊為陳林妹父子危房重建已經過去了五年。五年來,每年這個時間志愿者都會如期來到陳林妹家中拜年。剛一下車,志愿者就聽見陳林妹從遠處用普通話歡迎志愿者們“你們辛苦了!你們辛苦了!”聽說今年志愿者再次要來給陳林妹一家做年夜飯,陳林妹照例也準備了自己的禮物,他早早在炊房準備了不小的一桶糯米飯,請了兩名幫手,準備要開工手搗麻糍。“搗”意為要將糯米搗韌做成塊形,一般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它粘滿豆粉。不過,不同農家有各異的風味,陳家的“豆粉”就地取材,取自山上的松花粉。
另一面,志愿者為陳林妹送來了羽絨服、防風衣。陳林妹邊試穿邊說:“你們夏天送夏衣,冬天送冬衣,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志愿者分若干小隊,站滿了陳家的角角落落。客廳里,志愿者用提前準備好的韭菜豬肉餡料、餃子皮包餃子。廚房內,志愿者在陳家兒子添柴生火的幫助下熱菜,今年的年夜飯,菜單菜品由酒樓大廚出力,筍干扣肉、蔥油黃魚、巽宅烤鵝,都繞不開永嘉楠溪江的風味土特產。
縣金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陳家準備大紅燈籠、“門對”兩對,換下舊年已褪色的“紅色”年貨,張燈結彩打扮一番,整座房屋重新煥發年味。志愿者與陳林妹嘮起了家常。陳林妹還拉起了二胡小曲兒,曲聲詼諧幽默。
餃子包得差不多時,石臼內的糯米從顆顆分明被石錘揉打得乖順光滑,沾滿松花粉后的味道咸香可口。細心的志愿者發現,五年來,陳林妹的兒子從孤僻到有了良好的社會化表現,陳林妹作為父親,已經把志愿者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言語間熱情洋溢。
自從重建新房后,陳林妹將家中整理得干凈整潔。依山吃山,靠水吃水,陳林妹發展了小小的家庭農場,養上家禽若干,與隔壁大嫂搭建牛棚,小試牛刀養了2頭黃牛。他明白云嶺鄉相對于中心城區來說,山高路遠,但是空氣清新、環境宜人,靠自己的雙手可以發展農牧業,一頭黃牛可以為小家一年增加大部頭的收入。
年夜飯席間,陳林妹端出了自釀的黃酒邀請志愿者品嘗,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美味佳肴,其樂融融地共享團圓大餐。此次“暖心年夜飯”為殘疾人陳林妹送去了家的味道,吃出了幸福的味道,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和大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