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您當前的位置 : 永嘉網   ->   文化楠溪   ->   永嘉非遺   ->  正文
      耄耋老人制木雕,四代傳承一技藝

      發布時間:2022-08-18 厲夢瑤 陳勝豪來源: 字體:

        這段時間是做木工活的旺季,茗岙老人陳國表的家里難得熱鬧起來,從事木雕行業的兩個兒子陳文遠和陳文勇都在家籌備木料,可能要呆上兩三個月的時間。家門口的場地上,機器轟鳴、木屑飛揚,正在學習木雕技藝的孫子陳曉龍也在幫忙。

        熟悉的木屑味道,灌滿了這一屋子的人,放暑假在家的小孫子老纏著陳國表給介紹家里新刻制的幾尊神像、雕欄和龍頭。偶爾陳國表自己也上手雕一點,雖然已經85歲高齡,但他的手藝還沒生疏,拿起雕刀,他一下子就能想起父親陳錦云如何教他下刀、鑿刻的畫面。這是他們一家四代人賴以生存的手藝,一把雕刀還能在這個家族中傳承不息,這是陳國表老人一直以來最大的欣慰。

        從父親手里接過木雕技藝,成為一名“斜杠藝人”

        陳國表是從30歲才開始正式學習雕刻。此前他先后在茗岙小學當過老師,在碧蓮文化站做掃盲工作,后來成為當地農業機械廠的正式員工,擁有了“鐵飯碗”。但在1970年左右,由于歷史原因,農業機械廠解散,陳國表失去了這份工作,只能回家務農,看著家中嗷嗷待哺的四個孩子,作為家中頂梁柱的陳國表,不得不在30歲的關口思考今后如何謀生。

        “我的父親陳錦云是當地的雕刻師傅,在我10多歲那年,家中的一場大火把家里什么東西都燒沒了,直接導致了我輟學回家,因為要幫著家中修繕房子、干農活,我在跟父親一起修房的時候,曾接觸到雕刻這門手藝,有了一定的基礎。”于是,為了尋找生計,陳國表便回到老家,開始跟父親學習雕刻。

        木雕是一個技術活,要先學繪畫,再在木頭上刻出紋路。父親陳錦云擔心已經30歲的陳國表沉不下心學好一門手藝。為了讓他學好畫花樣,就讓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陳國表沒日沒夜地在白紙上對著作品描花樣。陳國表自己也時不時跑去寺廟、祠堂,把別人做的花樣學過來。“雕刻人物最難,刻人物要從鼻子開始,再刻眼睛,這樣的人物刻出來才能栩栩如生。”

        就這樣連續畫了一個月之后,陳國表的花鳥人物開始有了章法,開始上手雕刻,大概是天賦使然,看著父親如何下刀、鑿刻,陳國表差不多半年之后便開始出師接活。

        “第一次受邀是去永嘉南山做活計,我一個人去的,當時其實也挺忐忑的,但是我膽子比較大,上手就開始刻了。我父親后面想想覺得不放心,也跑過去看,發現我刻得還像那么回事,他才放心回去了。”

        陳國表的“首單”也得到了對方的肯定,自此便開始以雕刻為生。因為雕刻的花樣總是新穎且質優,方圓十里的人家有建房子、修繕祠堂、寺廟的活計,都會邀請陳國表去雕刻。如今,陳國表家中還存放著幾十年前刻的床板《空城計》,保存完好,供兒子學習雕刻。

        而雕刻技藝一通俱通,木雕、根雕、浮雕,陳國表都信手拈來,米塑、泥塑技術同樣高超。當地每年八月十三會市上路登(路祭)的米塑裝飾均出自陳國表之手,還有寺廟、祠堂的土地爺、佛像、陳氏圣母、文武判官等泥塑也是他的手筆。從事雕刻、米塑、泥塑五十多年來,陳國表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同時入選成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調查表(民間美術)板塊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在兒子們長大以后,陳國表也把自己的一身手藝傳給了兩個兒子,讓他們繼續從事木雕行業,自己則發展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從吹號、唱戲、腰鼓舞,到蒲扇舞、京劇、快板、相聲,陳國表還曾在參加縣文藝匯演時得過獎,也是永嘉地區《啞背瘋》戲劇的唯一傳承人,《珍珠塔》、《三娘救子》、《斬薛猛》都是他的拿手曲目。

        “現在年紀大了,大家擔心出事,所以只是偶爾才去,幾個兒子都事業有成也沒什么可操心的了,生活都挺好的。”

        子孫接棒,將木雕事業傳承發展

        陳文遠和陳文勇告訴記者,他們倆都是十八九歲開始跟著父親陳國表開始學習雕刻。父親一輩都是以手工雕刻為主,因此十分注重對他們手上刀工的要求,但到了他們那一代,機器雕刻已經相當普及。一開始陳國表老人對此無法接受,覺得只有手工雕刻出來的工藝品最有價值,在兩個兒子用一些機械工具去完成鑿刻時,常常表示出對手工描花和手工雕刻傳承的擔心。

        “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機械工具能保證效率得到提升,跟他說了之后,他其實也漸漸能接受了,反而是我們慢慢接觸這行久了以后發現,手工雕刻確實還是有機器無法取代的味道在里面。”陳文遠坦言,他們現在采用機器雕刻的一些花樣,雖然畫面細節都十分精致,但在形象立體方面依然與手工有著巨大差距。他眼下手上正在協助制作復原的一批花坦村古建筑,就是采用純手工雕刻。“這種機器是達不到的,要想呈現出原來在建筑上的效果,只能是純手工,一天頂多刻兩個木板。”

        陳文勇最近則承包了溫州一家寺廟的建筑雕刻,負責大殿橫梁、龍頭、龍爪、花木飛禽等裝飾。“我們這幾代人里面,還是我父親的技術最好,可以信手描畫花樣,現在我的幾個兒子在畫人物等復雜圖案時,還都只能用描下來的,不過他們做的龍頭雕像非常精致好看,這個我還是很認可的。”陳國表說道。

        獨立門戶開始接活以后,陳文遠和陳文勇基本都在溫州一帶做雕刻,許多寺廟、牌樓、古村翻修都是經過兄弟倆之手。“這幾年溫州拆遷的地方很多,有的當初建起來是我們去建的,現在拆遷之后還是讓我們去,對我們的手藝還比較信任吧,覺得還挺驕傲,挺有成就感的。”陳文勇表示。

        一轉眼,陳國表兩個兒子也都已近天命之年,家族的木雕技藝還將交到下一代人的手里。陳國表97年的孫子陳曉龍從去年開始在叔叔陳文遠的鼓勵下開始學習木雕。而不同于前三代人經歷的傳統手工雕刻和機器雕刻,他一開始接觸的,是使用電腦來進行雕刻。

        “去年找到了一個采用電腦打印雕刻的工作室,在那里學習了一年多,技術部分已經學會了,差不多就是先在電腦上建立好模型然后傳輸給機器自動雕刻出來,接下來比較重要的是在審美培養這塊,要不斷學習,形成一些自己的見解。”陳曉龍的決定是順應時代的選擇,幾位叔叔也十分支持,只是,對陳國表來說,手工技藝的傳承不應該被時代淘汰。

        “一直有聽爺爺在說,從小聽到大了,家里這門技藝不能這么斷了之類的,我現在其實也有在學習手工雕刻,一些簡單的已經上手了,不過要達到叔叔和爺爺的水平那還得再多練練。”

        在幾十年生活的巨大變遷中,陳國表曾見過許多民間手藝沒落失傳,他很欣慰也自豪于家族技藝還保留有繼續傳承下去的火種。“只要還有人肯學,那就是有希望的,現在做這行的人越來越少,至少我們家要把下一代帶起來,這樣我也才能無愧于我的父親。”陳國表感嘆道。

      【版權聲明】:本平臺所有原創作品版權歸永嘉縣融媒體中心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0577-67261234。若未經本單位同意,擅自將原創內容進行轉載或用于商業用途,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91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无码高清不卡|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在线|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最新版天堂资源中文网|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