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括蒼山脈盤踞在楠溪江源頭,造就了海拔1274米的永嘉之巔大青崗。依偎在大青崗山腳,圍繞山塘錯落而建的小山村——溪下鄉劉山村,由于交通不便,外人罕至,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巍巍大青崗是劉山的風骨,劉山村民有山的意志,有山的寬厚,讓這原本貧瘠的家鄉步步生花。如今,這個被遺忘在深山中的小山村,經過代代劉山人的努力,利用高山氣溫優勢種植谷精草、絞股藍等中草藥,年輕人反哺家鄉,讓優質農產品打開新銷路;村民齊心協力,讓村容換新顏,讓村中老人安心養老、小孩快樂成長,讓寂寞的鄉村有熱氣、有生氣。巍巍青岡山,新興劉山村,在村民共同努力下已經是世外桃源。
立足高山,發展中草藥產業
夏至已至,劉山頭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滿目的濃綠、墨綠、翠綠相互映襯,儼然一片綠的海洋,山風吹過,綠濤洶涌,是典型的永嘉山鄉風光。
“別看像是沒用的雜草,這可是我們村最大的收入項目。就是播種后,要不停地拔除草。”正是蟬鳴時,70歲的劉祥妹赤著腳一腳深一腳淺地蹚在村口自家水田里,不時彎腰將地里的雜草拔起,留下莖頭開滿小白花的田間“精靈”谷精草。成片谷精草在陽光下,搖曳著枝頭的小白球,恍如星辰。
相比其他地理條件優渥的山村,劉山村地勢高,交通閉塞,就像不被上天眷顧的小孩。也恰好是因為地勢高,劉山村在冥冥中得到了一些饋贈。因山高土地肥沃,劉山村非常適合農產品及中草藥生長,其中以谷精草最為出名。谷精草是一種清肝明目的中草藥,李時珍說它:“凡一切頭風目疾等證,皆治之”。
趁著休息的間隙,劉祥妹告訴記者,去年他們家種了3畝地,畝產500斤左右,收獲曬干后賣了30000多元。
“去年全村種植面積80多畝,由于實行村集體收購,統一賣給藥商,普遍增收。”劉山村黨支部書記崔秀明告訴記者,作為中藥材,谷精草其畝產價值遠超稻米,于是,跟種的人越來越多,今年種植面積達到了120畝。
為了提升谷精草的附加值,一直以來村兩委都在籌劃著“包裝自銷”,準備集中收購谷精草,統一包裝,統一售賣,這樣不僅增加村民的收入,還可以增加村里的集體收入。去年9月,村民劉標林返鄉創業,通過對谷精草精包裝加工的方式,拓寬銷售渠道,提高收購價格。
深耕共富,滿足老年人需求
“飯菜味道很不錯,很合我們的胃口。”11時30分許,記者走進劉山村文化禮堂“共富食堂”看到,就餐區內,20多位老人三個一群,四個一組,圍坐在一桌,共享美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散完步就在食堂吃了午餐,還能和一群同齡人交流,這樣的體驗,讓84歲的候鳥老人劉培昆不禁為“共富食堂”點了一個大大的贊。過去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吃飯,不僅單調,很多時候,吃的飯菜也營養不均。不少老人表示,這里的飯菜可口,省去了做飯的時間,還有很多伙伴一起在這里娛樂放松,感覺過的很充實。
為積極推進“嵌入式”養老服務發展,切實提升為老助餐服務質量,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就餐需求,今年6月,劉山村“共富食堂”正式開伙,服務對象包括80歲以上老人和低保人員。“除了供餐以外,配置必要的文化娛樂設備,我們還利用餐前飯后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不斷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同時,定期上門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健康咨詢、免費體檢和醫療巡診,加強健康檔案管理,解決老人基本醫療保健問題。”崔秀明說。
“中午的配餐有水蜜桃,這可不是從山下運來的,而是山后剛摘的,大家都嘗嘗。”80歲的劉會春拉著記者說,在文化禮堂后山腰的“共富果林”,幾年前村民們齊心齊力種上了10畝水蜜桃、獼猴桃、櫻桃等果樹,平時大家有空都會去看顧一二,如今剛好水蜜桃成熟。只要不是故意浪費,誰都可以去摘幾個嘗嘗。
文化搭臺,傳承溪下馬燈戲
奔向共富路上,精神共富亦不可“缺席”。
“從‘臟亂差’蛻變成‘最美村’,從‘矛盾糾紛突出村’進化成‘浙江省善治示范村’,著實不容易。”崔秀明向記者介紹道,跟大部分的山村一樣,村里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剩下來的是老人與小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跟大部分的山村一樣,村里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剩下來的是老人與小孩。村兩委能做的就是利用好資源,發動全村的力量,為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守好大后方的同時,探索實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形成良好的社會綜合治理氛圍。
一場場鄉村“美顏行動”,讓劉山村脫穎而出。
去年新建的星光籃球場,半大的小子在籃球場上打球,歡呼著自己的勝利。走進文化禮堂,看見為村民免費理發的志愿者,在圖書室看書的孩童。還能看到大廳里老人們帶著小孩學習省非遺戲劇馬燈戲,一板一眼,有模有樣……劉山村的發展印跡歷歷在目。
說起馬燈戲,每到周末,劉山村文化禮堂里便會響起嗩吶、鑼鼓聲,劉蘇明等16位馬燈戲“童子軍”踩著嗩吶、鑼鼓的節奏,變動著陣法和舞步,時而排成兩排,時而變換陣型,認真排練。
“這些孩子全是10至13歲的孩子,就讀于溪下鄉金盾學校,每周回家都會跟隨村內的老人練習馬燈戲表演。”崔秀明介紹,溪下馬燈戲是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浙江省58個傳統戲劇非遺項目之一。主要表演者一般為10多歲的孩子,是劉山村最為寶貴的文化財富,也是該村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
劉山扎根在永嘉之巔,巍巍大青崗擋住了其前進的道路,但也賦予了其堅韌的意志,讓劉山村民即使身處泥濘也能讓生活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