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擁有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抖音號、村微信等新媒體矩陣,不少見,但這些新媒體更新都很勤,就少有了。烏牛鎮嶺下村卻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而且沒花一分錢,因為村里有戴曉朝,是他義務編織了嶺下村新媒體矩陣,并負責日常更新,從去年開始一直到現在,這位1985年出生的年輕人,正在以自己滿腔的熱情,為生他養他的村莊呈現當下記錄歷史。
會拍能攝自找“麻煩“建公眾號
五官立體、身材健碩,個子不高目光烔烔,戴曉朝如果丟在人群里也是不起眼的那一位,但如果加上他的專長,就容易被人惦記。因為愛好攝影攝像,會地拍航拍,他兒子小學有活動會叫他去拍,他朋友新店開業會叫他去拍,不但拍了他還會貼心地做好小視頻幫著轉發朋友圈,所以他的人緣一直很好。
既然有特長,而且喜歡,干脆做成主業吧。于是,大學畢業后在企業打磨了一段時間的戴曉朝毅然投身電子商務行業,在烏牛打拼自己的一方事業。“從小到大,離開家的時間都不久,所以現在在家創業感覺特別安全。于是,也就尋思著為自己的村子做點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和同齡人相比,戴曉朝顯得更加穩重,想事情也很細致。
只要想做,總是有機會的。正當戴曉朝這么想的時候,他的發小,新上任的嶺下村村黨支部書記戴圣潔找上門了。
“利用你的特長,給我們嶺下村建個自媒體宣傳平臺吧。“
“我可以試試。“
“沒有工資,這是公益事。“
“可以,沒問題。“
同齡好友之間的對話簡單明了。但戴圣潔沒想到的是,不久,戴曉朝就給了他一個驚喜。
2021年10月,“烏牛街道嶺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公眾號亮相,包括認識嶺下、黨建風采、便民服務等三大版塊,還有兩委通知、惠民活動、學習園地、烏牛早茶等11個小版塊。自此,戴曉朝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人包攬所有新媒體工作
“其實就是多了一份工作,這工作雖然沒有工資,但,是我心甘情愿想做的,所以一樣很認真對待。“戴曉朝這么說也這么做。尤其是他本職工作很忙的時候,他照樣沒有落下更新公眾號內容。2021年12月,他又開了“烏牛街道嶺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抖音號,同步微信視頻號。
現在只要村里有活動,只要戴圣潔打招呼,戴曉朝就會準時帶著他自己的設備,拍照、拍視頻,偶爾還要采訪,回家后寫稿、剪輯、制作,再發布,一則事件發布如果都順利,一條龍下來至少三小時。
與此同時,他還要時時想著創新,如何宣傳村里的新風貌新風尚。尤其是對烏牛早的宣傳,這成了他和戴圣潔談話的固定話題。據記載,清朝年間,在嶺下村第一次發現烏牛早茶。為了傳播嶺下村是”中國烏牛早茶第一村”,他特意將“中國烏牛早茶第一村“做成廣告橫條放置在公眾號發的每一篇稿子前面。”烏牛早茶是我們村的特色,也是村民致富的最好途徑,更是我們村的文化,所以就是宣傳重點。“所以在嶺下村的新媒體宣傳平臺上,時不時可以看到以烏牛早茶為主題的內容,大多都能引發村民點贊轉發并留言稱好。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戴曉朝還把他上小學的兒子利用上了,用孩子奶聲奶氣的配音增加村民的新鮮感與生動性。
“村里的新媒體矩陣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戴圣潔會認真審閱戴曉朝做好的每一條內容,這在他看來,這不但是對哥兒們無私貢獻的尊重,更是因為他知道現在新媒體巨大的傳播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每一條內容都要做到嚴謹。這也是戴曉朝做新媒體的一貫態度。”我水平不高,但認真還是可以做到的。發布前多認真檢查幾次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做到準確及時發布疫情,戴曉朝會先認真學習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在轉發信息時也格外謹慎。他制作的”我村開展全民核酸檢測“視頻既體現了村兩委干部的周密安排,又表現了村民的積極配合,觀看人數近萬人,轉發點贊都過百。他制作的“嶺下村防疫工作者手拿大喇叭走村串巷“防疫宣傳”視頻更有超2萬人的觀看量。
為了達到防疫宣傳的最大效果,一般情況下,戴曉朝除在視頻號上發布視頻外,還將視頻放到公眾號上連同文字一起發布,一再強調防疫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他還會轉發防疫知識和防疫政策,讓村民提高防疫的自覺性和警惕性。
希望有同行者最大限度發揮新媒體矩陣功效
“每一個平臺都保持一定的發布頻率,只有這樣關注的人才會越來越多。運行半年多了,基本達到了我的預期效果。“每天忙得幾乎沒有一點空閑時間,還好戴曉朝對自己的工作成效表示基本滿意。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想著工作的事,如有一點空,還要多瀏覽外地其他村莊自媒體的情況。此外,他還很細心地將嶺下村重點工作打包按年份月份進行存儲。”嶺下村這幾年日新月異,將來發展步伐還會更快,有很多東西是值得記錄也必須記錄的,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為自己的村莊做點實事。接下來,我希望能找到同行者。“戴曉朝說,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而且新媒體發展也很快,要想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如果有一個小團隊的話,可以碰撞出更多的創作花火,制作出更好的作品。
半年多的實踐讓戴曉朝清楚地看到,好的作品背后就是創意和辛苦。為了拍攝嶺下村的夜景,他采用了他所能的全部拍攝手法,同時多角度多側面進行了呈現,把一個村民平時完全看不到的夜嶺下唯美地表現出來,得到了村民的一聲聲贊嘆。為了配合嶺下村保護烏牛早茶母茶樹行動,戴曉朝采取了跟蹤紀實拍攝的方式進行記錄。“這些都需要事前的策劃,因為沒有經驗,所以特別希望有情懷有技術的同伴共同去完成。“
除了技術上有需求外,戴曉朝還有更長遠的謀劃,他希望最大限度發揮嶺下村新媒體矩陣的功效,在擴大村莊知名度、村民增收等方面有更大的作為。“未來的路還很長,剛剛起步的我已做好準備,不管前途有多少困難,我將義無反顧,盡我所能為我的家鄉嶺下村做一點我能做到的小事。“是啊,未來有無限可能,年輕的戴曉朝正意氣風發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