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溪勝地、福祉龍頭”,在金溪鎮龍頭村,這句話不僅僅是該村文化禮堂的主題,更是該村散落全國各地鄉賢正在踐行的思鄉心反哺情。鄉賢是拉動龍頭發展的主要力量。“龍頭村的發展是所有鄉賢共同努力的結果。”龍頭村委會副主任李元鐸帶記者一邊逛村一邊講述鄉賢助力發展的故事。
鄉賢帶頭,領先全鎮改變村居環境
改革開放后,龍頭村民開始外出經商,以做棉花生意為主,之后慢慢向各個領域滲透。目前主要分布在青海、云南、新疆等地,從事棉花棉紡、化妝品、房地產、商貿等行業,其中有不少企業家在商界享有盛譽。近年來,村里的豪宅是一幢連著一幢。與此同時,村中建設也提上議事日程。“你看,村里的水泥路顏色都不一樣吧,這說明不是一個時間澆筑的。”李元鐸指著一段寬約三米的村道說,原來全村的路都是板車路,就是只夠一輛板車過。后來,房前屋后的村民集資,你們一段我們一段把泥土路改成水泥路。
行走村頭巷尾,在龍頭村看不到垃圾屋和臟亂露天坑。金溪宣傳委員周曉治說:“龍頭村的環境治理走在全鎮前列,而且也是該村鄉賢帶頭。”據介紹,之前,一直以來,龍頭村村民養豬、養雞、養鴨、種菜,村內一年四季都是臭味不斷,很多村民出去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龍頭人,并不大的一個村更加容易被人遺忘。2016年,在外經商有成的鄭慶通回鄉走馬上任村支部書記,第一把火就從整治環境開始點燃。于是,村兩委干部帶頭拆、改,涉及到賠償費,村兩委干部掏私包。經過近五個月的鐵腕整治,生態停車位建起來了,一個個小花圃出現了,原來的養豬圈變成了公園,村民一下子享受到了城市人的休閑生活。
“只要是修路等做公益事業,鄉賢們就會二話不說,紛紛出資,所以在龍頭村,只要項目得人心,資金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說這話時,李元鐸很是驕傲。
鄉賢出資,設立教育基金會
在龍頭村許多村民房屋墻上,可以看到不少榮譽牌,如“生態戶”“十星級文明戶”“健康家庭”“美麗庭院”等。移風易俗,提倡良好的精神風尚,龍頭村是通過各種評選來展開的。最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到村里的公益事業建設,按李元鐸的話說就是“僅僅有錢是不夠的,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有資格。”
目前村里建九龍亭、慈孝亭等,都是村里公認的能人善人出資打造的,這是對他們善心的肯定,同時也是對村民的教育,有財不忘有德,有德才有人心。
今年是龍頭村教育基金會成立17年,這個教育基金會也是鄉賢出資設立的,每年開學前會為成績優秀的學子送上“升學紅包”。到目前已為280多位學子發放獎學金。一方面獎勵學有所成的孩子更加努力,另一方面鼓勵其他學子樹立榜樣勇奪佳績。不僅是本村的孩子,龍頭村鄉賢李秀業還有全鎮范圍設立“金溪學蒙基金會”,鼓勵全鎮學子好好學習。“由鄉賢設立的助學基金為金溪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教育氛圍,不少孩子收到獎學金后不但把獎學金轉贈給基金會,同時家長還另外再捐贈一部分,讓基金會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含義,也成為一段佳話。”周曉治說。
鄉賢自治,共繪村莊發展藍圖
2016年,龍頭村文化禮堂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迎春大會,回鄉過年的鄉賢一致通過成立“龍頭村美麗鄉村發展基金”,鄭永建、李秀業等20余位在外能人紛紛解囊,共籌集資金1860多萬元,專款用于村莊建設。“這幾年美麗村莊建設、全域環境整治等需要的經費都是從這個發展基金里支出。農村要發展,經濟要保障,有錢才敢想才能謀發展,所以‘龍頭村美麗鄉村發展基金’目前是龍頭村發展的最大助力。”在村監會主任李建鋒看來,龍頭村走出去的鄉賢無論走多遠無論事業做多大,對家鄉的情結是深沉的。所以對于家鄉的建設也是十分關注的,可以說,龍頭村是共鄉賢共治的。
每年春節,外出的鄉賢都回家過年,于是一年一次的鄉賢懇談會是必不可少的,會上,鄉賢們各抒己見,獻言獻策,村兩委會根據大家的意見建議,梳理出新一年的主要工作,然后展開工作。“我們村有兩個群,一個是“建設美麗龍頭公益群”,一個是“龍頭公益精英群”,前者已滿500人,后者接近滿額,要想進這兩個群,都要開后門。“作為群主,李元鐸很清楚這兩個群的重要性,這是在外鄉賢了解家鄉的窗口,也是家鄉建設需要在外鄉賢助力的平臺。這幾年鄭永建、李秀業、鄭慶多等一個個龍頭村走出去的鄉賢,利用人脈、信息、資源等方面優勢,反哺家鄉、回報桑梓,實實在在為美麗龍頭建設拓寬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在新疆做棉花生意的村民李仕丘這幾天正在家,他告訴記者,龍頭村鄉賢助力家鄉建設的氛圍特別好:“我們在外時,很關注家鄉的建設,所以也很關注群消息。這次‘美麗村社’評選,得知龍頭村入列,我們就格外自豪,積極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投票,你看,結果,我們村就是投票第一名。“
如何做好新時代”鄉賢+”模式,發揮鄉賢在新農村建設中更大的作用,龍頭村正在積極探索新路,期待創造更多更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