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边@句詩用來形容碧蓮鎮石湖村山頂的景色可謂恰到好處。一層一層的群山,環繞著一片碧綠色的水,天氣晴朗時,水面波光粼粼,天空湛藍;下起雨來時,在雨幕的籠罩下,群山朦朧,別有一番風味。
這樣美好的景色是注定不會被辜負的。今年5月,石湖村的邵同亮,將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全部揮灑,打造出了一間有溫度有情懷的民宿——清風滟語。這片景色在清風滟語前便可一覽無遺。這里,承載著邵同亮的兒時記憶和家鄉情懷。如果你想要逃離城市的喧囂,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鳥語花香,那么這兒便是一處絕佳的心靈棲息地。
最放不下的是家鄉
7月7日下午,記者與小伙伴結伴駕車前往。到達石湖村后,車順著蜿蜒的山路而上,彎彎山路旁草木蔥蘢,與湛藍的天空相互映襯,很是養眼。不一會便看到一條岔路口,瞥見“清風滟語”四字招牌,箭頭指向一旁的小路,順著小路往下開,便能看到一幢簡潔干凈的白色房子,這便是“清風滟語”民宿了。
敲開第一道木門,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序的綠植,邵同亮赤著腳踩在地上,格外隨性。主人熱情地引著我們走進第二道木門。屋內擺放著精致柔軟的皮質沙發、擁有生活情調的吧臺、木質結構的桌椅樓梯展示柜等等,每一塊區域都恰到好處,顯得空間大而內容豐富。朝向水庫的那一面設計為透明落地窗,一進屋,就不由自主地被窗外的碧水以及泳池所吸引。坐在窗邊的茶桌旁,邵同亮打開話匣子。
“走過很多城市,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鄉!
在邵同亮與妻子陳玲回到永嘉創業前,國內大大小小的城市l留下他們創業的足跡,卻總是找不到歸屬感。2010年,借著小兒子馬上要上小學的理由,他們下定決心回鄉,再也不四處漂泊;貋淼倪@幾年,他們在鎮里做過煙酒生意,也開著一家藥店,雖然生意尚可,但心中卻仍放不下石湖村山頂的這片風景。因為每每回到家鄉,心中郁結都會立馬煙消云散。邵同亮說:“在我的心目中,家鄉的風景最怡人!
從2018年冬著手籌建民宿,到2021年5月落成開業,兩年半的時間里,從設計、裝修,每一步邵同亮都親力親為。“除去疫情居家時間,每一天我都在這里,看看哪里需要調整,哪里可以更優化!鄙弁琳f,當然,在整體設計上也離不開同窗、民宿設計師徐云劍的指導。記者電話聯系上徐云劍,他說:“清風滟語所呈現出的歐式極簡風,是我和同亮多次思想碰撞后的產物,希望能夠打造出與鄉村生活有差異化的建筑風格,其中有同亮不少的‘小心思’!
大廳木質展示柜上設置的凈水臺就是邵同亮的“小心思”之一!耙驗檎故竟衽R近沏茶桌,那么客人在泡茶或是吃零嘴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洗手洗茶具,這樣的小設計就可以給大家帶來一定的便利!鄙弁列χf道。
家庭與民宿,距離產生美
“起初,是想將家庭元素融入民宿中。想著,如果沒有客人的時候,一家人住在這也很愜意。但朋友的話點醒了我,家庭元素與民宿經營之間應保持距離,這樣才能給客人帶來更舒適的體驗。”邵同亮告訴記者,讓客人放松心情,產生親切感,在這里獲得更舒適的體驗是他的第一目標,也是清風滟語的服務理念。
在民宿剛剛落成時,邵同亮邀請好友作為第一批體驗者,而后根據他們的建議思考優化方案。一位鄭姓朋友提出,“家庭與民宿距離產生美”使他醍醐灌頂!昂芏嗫腿藖淼矫袼,更多是希望能夠‘避世’,自然不希望被打擾。”所以,不論民宿中有無客人入住,每天晚上,邵同亮都會與家人回到山腳下的家中過夜,給予客人足夠多的私人空間,去發呆,去感受,去想象。
為給客人們帶來更多的娛樂休閑選擇,負一層的KTV室、臺球室,大廳里的投影播放器以及臨近水庫的泳池都是不錯的選擇,亦或是在吧臺,要一杯咖啡,坐在飄窗旁,看看書,聽聽音樂......
“別看只有四個房間,但是所看到的風景都不同。水云間、遠堤、隨云、遷鳥,就是我兩個兒子根據他們在這些房間中所看到的景色來命名的,我覺得非常貼切!鄙弁磷院赖馗嬖V記者。位于頂樓的水云間,是邵大兒子邵軻洋取的,他說,靈感來自一次偶然:“通過落地窗向外看,會覺得距離天空很近,稍稍向下望又能看到碧綠色的水,‘水云間’這三個字一下就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了! 每個房間都面向碧水青山,慵懶地窩在落地窗旁的沙發上,即便身居室內,也能與自然對話;紅色的小冰箱里,有免費的飲品,可隨意享受。
邵同亮帶著記者參每一處地方時,一句“不論每一處的設計,歸根到底都只為放松舒適罷了”,一下觸動到了記者。
民宿與位于山頂的巖坑村自然村僅一路之隔,如今村里老房子里住著一些老人,雞犬相聞,是一座原生態的古村。若有興趣,不妨去訪古探幽一番。
“試水”之后,欲帶著村民發展民宿
“我在家鄉開出第一家民宿,我相信,這不會是最后一家,目前最重要的還在于其內容、服務的提升,從而提升客戶體驗感!蓖琳f。每天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更完善,做到面面俱到”。客人入住前,邵同亮會反復檢查衛生環境、物品擺放是否整齊妥帖等;客人到達后,根據其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照顧客人們的感受,確保他們住的舒心。
“我其實是一個閑不住的人!鄙弁粮嬖V記者,民宿中的綠化都是他一手打造的,落地窗外的熱帶植物、民宿一角的多肉植物、庭院里各色各樣的“迎賓”植物等等,都由他來養護。此外,邵同亮對于民宿中一些小物件的添置和擺放仍有許多想法,希望能將石湖村和巖坑村特有的鄉村文化植入民宿,讓客人能夠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一開始,我們很多人不大理解,后來親眼看到甚至親身參與了清風滟語的建造,看到它從無到有,感受到了同亮內心對家鄉的那份堅定和熱愛,我們現在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备鎰e邵同亮,從民宿出來時剛好遇到了一位石湖村村民,他告訴記者,邵同亮時刻記掛著村里,2016年時他還在微信上組建了一個公益群,幾年來邵同亮和群內的村民們已捐資十幾萬元,只為給村內貧困戶、生病需要救急的村民、環衛工等送去幫助和溫暖!斑@個群就像是一個紐帶,而同亮就是其中的主心骨,連接著村里每一個人,讓我們更團結,更有凝聚力,大家的積極性也很高。”
“未來,我相信清風滟語會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同時,我也希望帶動村民們一起打造一批具有特色、擁有人情味的民宿。”邵同亮說道,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經驗為基礎,給村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而石湖村山頂的這片獨特風景更是不應該被辜負,不論是清風滟語民宿的未來發展,還是石湖村的鄉村振興,都同樣的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