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豆腐是用大豆制作而成的,但在永嘉農(nóng)村,農(nóng)民卻會用一些特殊的食材制作成美味的“豆腐”:米豆腐、青草豆腐、苦櫧豆腐……而今天說的這個,更是特別!主要制作材料同樣不是豆類,而是魔芋根莖,被稱為魔芋豆腐,當(dāng)?shù)厝朔Q“姑娘芋”,很適合冬天吃。
魔芋豆腐,流傳于永嘉各地,同時也是溪下鄉(xiāng)當(dāng)?shù)匾环N傳統(tǒng)食品,誰家辦喜事,過年節(jié),總要做一盤魔芋豆腐,作為筵席中的菜肴,地位很不一般。不但過大年的餐桌上少不了,而且是正月招待親朋好友的一道招牌菜。難道“魔芋”真能讓人“著魔”?
對“姑娘芋”的感情
溪下鄉(xiāng)邵金村麻榮祥的餐桌上總能找到魔芋豆腐的影子。每年入冬,麻榮祥都會雷打不動的來到北面山洼里的田埂里,精心的料理著他的魔芋。多年來,麻榮祥憑著一雙肉眼就能準(zhǔn)確判斷藏在泥土下的“姑娘芋”,哪一棵已達到收獲的標(biāo)準(zhǔn)。這絕非是僥幸,這是年復(fù)一年在土地里耕耘積累的智慧。
麻榮祥種植魔芋和其它蔬菜不一樣。他把魔芋零零散散地種植在不同的地方,比如菜園的一角種上一株,田角植上兩三株,或四五株種在廢棄牛棚的旁邊。秋天來臨,魔芋的的葉子便慢慢枯萎腐爛。11月前后,麻榮祥就開始憑借多年的經(jīng)驗,將一棵棵魔芋疙瘩從泥土里請出,一斤以上的裝進籮筐,小于一斤的則被精心的留下,留作繼續(xù)耕耘的種子,期盼它們用一年的時光,使勁的吸收著養(yǎng)分,快快長大。之后他會將帶回家的魔芋重新埋進屋后的泥里,等吃的時候再取出,這樣儲存的魔芋可以吃到來年。所以,現(xiàn)在是制作魔芋豆腐的最佳時節(jié)。
記者第一次吃魔芋豆腐,其實是20多年前在湖北巴東,當(dāng)?shù)氐纳矫袼蛠戆氡P像豆腐一樣的東西。只不過顏色是青灰色的,中間布滿了蜂窩狀的小孔。父親說這是魔芋制成的豆腐,按當(dāng)?shù)厝苏f的吃法,我用魔芋豆腐煮火鍋,當(dāng)時吃起來,覺得除了有點嚼勁之外,并沒有特殊的味道。
麻榮祥說, 用姑娘芋根莖制作豆腐的傳統(tǒng),在溪下一帶由來已久。由于姑娘芋易繁殖,往往一塊削下來的皮都能生根發(fā)芽,加上用其制作豆腐的過程較一般豆腐簡單,40、50歲以上的村民幾乎人人都能制作。在饑荒的年月,就是這小小的姑娘芋疙瘩,讓多少村民渡過了饑荒!他對姑娘芋有著深厚的感情。
記者百度發(fā)現(xiàn),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祖先就開始栽培魔芋了,因形似海綿,味道鮮美,而被奉為珍品,也許正是如此,在永嘉才有“根娘芋”或“姑娘芋”(音譯)的美稱。
不用堿粉只用它
趕巧,溪下村金妹吾正在家中做魔芋豆腐。
加工魔芋豆腐的方式有很多種,金妹吾常用的就是磨漿調(diào)制法。選擇生長個頭較大,表面光滑細嫩、無腐爛的鮮魔芋洗凈,削去黑皮,注意戴手套,不要讓魔芋漿液弄在皮膚上,徒手握著摩擦,即便只有一斤大小的魔芋,磨完后,握著魔芋的那只手,會先麻木后酸癢,這種不爽的感覺,往往持續(xù)好幾天。如不慎弄在皮膚上,產(chǎn)生過敏,用食用堿水清洗。
魔芋白嫩肉質(zhì)顯露無遺。鄰居麻翠花將刮完皮的魔芋用自制的鐵皮刨,一圈一圈的研磨開來。魔芋疙瘩瞬間被研碎,變成黏糊狀,細膩的就像糯米糊糊,就是這些糊裝物將在她的巧手下變成舌尖上的美味!
點鹵是制作魔芋豆腐最關(guān)鍵的一步。鹵汁為先前準(zhǔn)備的,用細密沙布過濾后的稻桿灰或豆桿灰,磨芋泥漿流入“灰湯”中開始凝固,這個過程很快。往往需要專人用一只手朝著一個方向攪動,金妹吾叫來了麻翠花幫忙。充分的攪拌,讓“灰湯”和魔芋糊充分融合。接下來就是讓時間去成就這美味。
兩人根據(jù)魔芋糊糊的多少和粘稠度,恰到好處的加入“灰湯”。金妹吾說,用“灰湯”做出來的魔芋豆腐有一種特殊的顏色和香味,而且能較長時間地儲藏。不過世異時移,如今能有幾家這樣做呢?這類原始的綠色添加劑大都被化學(xué)物品取而代之了。假如覺得制作草木灰堿水太麻煩,村民教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少量的牙膏代替。當(dāng)然,假如這樣做有影響你的某些感覺,那就另說了。
吃姑娘芋,容易“把舌頭吞肚子里”
磨好的漿液與“灰湯”充分混合之后,待沉淀1小時用手按有彈性,接下來是煮魔芋。金妹吾往鍋里放入適量的水,見水里有熱氣冒出的時候,把盆里凝固的魔芋用大鐵勺一塊一塊地鏟進鍋里,全部鏟完后,蓋上鍋蓋。然后,在灶下架大火煮,煮到鍋內(nèi)水沸騰,熱氣直冒。這期間,她會把握好火候,根據(jù)魔芋的凝固程度適當(dāng)加入“灰湯”。
坐在火灶前,金妹吾眼中仿佛看到了田野里越來越厚的白霜,過年的腳步愈來愈近。每年,兩個兒子回到家鄉(xiāng),與家人一起圍爐共聚,享受著家鄉(xiāng)特色的美味。她總是最后一個吃的,笑容滿面?纯催@個,瞧瞧那個,不停地招呼著:“好吃,多吃點。吃完了再磨,吃完了再磨!
煮了2個小時,看看火候差不多了,改用清水煮,待口感無麻灼感,用鐵勺舀起來,依舊盛在木盆里,魔芋豆腐做好了。
金妹吾說,“吃姑娘芋容易把舌頭吞肚子里”,一方面說的是它的美味難擋,一方面也是說,火候不夠的姑娘芋吃了有麻灼感,會“爬口癢”。久煮過后的魔芋豆腐,越發(fā)的爽脆、彈牙。等到完全冷卻后,像豆腐一樣,加入冷水浸著。冬天堅持每2天換一次清水,確保魔芋豆腐最佳的色澤和口感!
除了自家吃,金妹吾當(dāng)然少不得要送左鄰右舍嘗嘗鮮哪!
魔芋豆腐會在未來的時間里,在她們的手下變成:酸菜炒魔芋、魔芋小炒肉,魔芋老鴨湯,魔芋火鍋。它幾乎是無所不能,和任何食材搭配,都不會喧賓奪主。最重要的就是魔芋豆腐熱量很低,不管吃多少,也不要擔(dān)心會長胖。解決了美食家們想吃不敢吃的苦痛,魔芋吃在口中,舒服在臟腑,更在每個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