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學(xué)萬學(xué)勿學(xué)做篾,指頭兒皮破衣勾破,坐在人家的上間角,蚊蟲最快活!边@是一首打油詩,吐槽過去做篾師傅的艱辛。
竹編在永嘉歷史悠久,各個地方幾乎都有做篾老師。軟簟、篾席、米篩、簸箕、番薯篰……勾起了多少人心靈深處的回憶?曾幾何時,這些竹編制品融合在老一輩人的生活中,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角落。而今,這曾經(jīng)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謀生工具,卻與我們漸行漸遠。
近日,如果有小伙伴“夜游楠溪”,一定在楠溪江灘地音樂公園的村民學(xué)校,見到過一個圍滿游客的做篾攤位,看師傅一挑一壓,竹篾在指尖交相纏繞,沉浸在手工制作的樂趣中,慢嚼指尖傳承的美好,體會濃濃的新鄉(xiāng)情。
做篾手藝亮相夜市受追捧
趕集的、叫賣的、賞燈的、踩街的、看表演的……傍晚的楠溪江灘地音樂公園,車水馬龍,游客如織,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更顯出一派熱鬧喜慶氣氛。跟隨著千人的隊伍,記者也興趣盎然地開始逛夜市、嘗美食、賞美景。
經(jīng)過人聲鼎沸的村民學(xué)校,一個攤位前圍滿了來自各地的游客,在一片煙火氣息下,顯得分外寧靜。插、穿、釘、扎……一根根竹篾在攤主手中上下翻飛,絲絲回環(huán),攤主一邊編織燈籠、竹蛋、竹籃等竹篾制品,一邊輕聲回答游客的問題,引來眾多路人觀看購買。
“老師伯,這是什么?”
“這是小朋友玩的!”
“可以教教我嗎?”
“這個技術(shù)不好學(xué),做一個很麻煩,我教你個簡單的吧!”
“你好,這個多少錢一個。俊
“這個小燈籠可以做擺飾,還能發(fā)光,25元一個!”……
眼前,攤主臉上掛著憨憨的笑容,不厭其煩地回答著游客們的疑惑,就像他的竹編作品一樣,給人一種親切感。同時,讓更多的人體會到了竹編的魅力,初步認識和體驗竹編的工序和工藝。
看他嫻熟地編織,再看看展出的成型物件,游客們一波換一波,總是不等閑。記者只能簡單詢問了幾句,得知攤主名叫徐賢美,是楓林徐家塆人,家中世世代代以做篾為生,在他14歲時就開始跟隨父親做篾,單是啟篾、刮篾的基本功,手不知道被刀傷了多少次。
約定了有空再專程拜訪,記者便將位置留給了游客。
17歲出道, 他是附近城鎮(zhèn)的做篾能手
時隔一周,記者依約來到徐賢美家,他正在編織菜籃,砍、鋸、切、剖、編、削、磨,全靠一雙手,使用的工具則有,篾刀、小鋸、刨架、刮刀等各有其用,一手握刀,一手扶竹,把竹子剖成粗細均勻的竹片,再將竹片削成各種規(guī)格的竹篾,這些篾片在他的手指間前后翻飛逐漸成型,變成一個精美別致的竹制品。
言談間問起徐師傅目前從事的做篾生計情況,他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做篾生涯。
時間倒回到52年前,徐賢美出生在盛產(chǎn)毛竹的徐家塆,做篾是一項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的傳統(tǒng)技藝。在他的印象里,做篾就是家里的飯碗,不編就沒有飯吃。從14歲跟隨父親學(xué)了這門手藝,17歲出道便帶著小3歲的弟弟走街串巷,成了村里遠近聞名的做篾師傅,依靠這門手藝養(yǎng)活了一家子人!澳菚r候,一工兩塊五,如果去樂清的話,一工能有三塊錢。每到一個村子接活,有時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完的,有些村子你得待上兩個月才能走。”
徐賢美記得,編織一條篾席通常需要五工(一日為一工)以上,這在當(dāng)時是不小的收入,篾席比草席耐用也更涼爽,若無外力破壞,是可以長長久久一直用下去的。
文旅融合,時隔20年重拾做篾手藝
到了90年代,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塑料不銹鋼等新材料的出現(xiàn),做篾的景象逐漸蕭條。
時至2001年,徐師傅拿出所有積蓄遷家至黃田千石,十多年生涯中,全家人靠做鞋包生活,也是他最艱辛的十年。
做篾技藝不再吃香,做篾的記憶卻始終在徐師傅的心中,他等著可以重拾工具的那天。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去年年底,江南街市?芙蓉古村跨年廟會主辦方找到他,希望能做一批裝飾用的竹燈籠,同時帶一批徒弟出來。
跟他一樣受到“征召”的還有另外5名做篾師傅,翻出刀具,打磨,然后再一次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偶然間,徐賢美發(fā)現(xiàn)游客對他的手藝很感興趣,也是那個時候,也意識到,隨著永嘉全域旅游的不斷深入,竹編工藝品有著不錯的市場潛力,他決心重操舊業(yè)。
3個月時間一晃而過,就在其他做篾師傅打道回府重新開始種地、打工生活時,徐師傅選擇回家鉆研竹編技藝,摸索各種編織方法、總結(jié)平面編制和立體編制用品的形狀、圖案、顏色搭配,關(guān)注作品的品質(zhì)品味,編織字畫等平面竹編,更注重觀賞性和藝術(shù)性!拔矣X得別人能做,我也能做。”徐師傅說,他主要的學(xué)習(xí)渠道是抖音上的短視頻,特別是疫情期間,有了大把時間磨煉手藝。
就在上個月,夜游楠溪的“村民學(xué)!毖埿熨t美帶藝入駐,而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有一個免費的攤位!暗谝惶炀唾u了70元,第二天100多,前天有個游客一個人拿了3個籃子,580元!毙鞄煾祵τ谌缃癜滋煸诩揖幹,晚上來島上賣,同時還兼顧講解和教授的生活很是滿意,表示,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收入也水漲船高。
故鄉(xiāng)的風(fēng)情,先祖的技藝,在每一代人那里它會有不同的作品呈現(xiàn),在徐師傅手里,如今做篾不僅僅只是一門討飯碗的手藝了。隨著文旅市場的蓬勃發(fā)展,細細薄薄縱橫交織的竹篾,翻飛穿梭的都是來來回回的情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