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的本質是消費山水背后的文化附加值。在新消費時代,大眾旅游消費結構也在朝著個性化、品質化的方向升級,從“到此一游”到注重旅途體驗,從跟團游到自由行,這些改變充分體現出游客對文化消費的深層次需求。今年是文旅融合走向縱深之年。浙江省以堅持“四條詩路”為重點推進“大花園”建設,永嘉縣以鎖定“長三角一流的山水田園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12310”為發展路徑,全力打造永嘉旅游“升級版”。如何將永嘉縣獨有的文化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如何通過文化極致創意來提升旅游的內涵和質量,開創文旅融合發展新局面,這是永嘉縣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巖頭鎮麗水街
永嘉文旅融合的現狀及短板問題
近年來,浙江省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快,該縣旅游的知名度、影響力持續增強。主要凸顯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有優勢。浙江省永嘉縣是千年古縣,人文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楠溪江自然稟賦得天獨厚。山水詩、永嘉學派、非遺文化、古村文化、甌窯文化、紅色文化等在這里交相輝映。
二是有態勢。當前永嘉縣旅游發展勢頭良好,2019年,共接待游客1561.25萬人次,同比增長24.12%;景區門票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59.86%,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永嘉巖頭鎮麗水街、永嘉工藝美術創意園、
三江街道甌窯小鎮等一批特色文創園區(街區)正進一步推進建設,文化消費新業態正逐步豐富。在鄉村振興方面,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已經成為鮮明發展導向和實踐探索。如巖坦鎮著力打造舴艋舟文化IP,推出“舴艋舟古韻鄉愁”游;云嶺鄉打造“詩駐嶺頭”文化旅游節;茗岙打造“梯田開犁節”;碧蓮鎮推進“古窯蓮香”示范帶建設,打造“一村一詩”等。
三是有聲勢。永嘉縣在“甌江山水詩路”建設方面起步早,目前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取得階段性成效。成功舉行2019浙江省詩路IP開發推進活動暨楠溪江文化旅游節等系列重大活動。獲得“中國詩歌之鄉”(全國第23個、浙江第3個)稱號,楠溪江風景區被評為全省首批10個(溫州唯一)詩路旅游目的地。
在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優勢見長,而短板亦顯而易見,主要存在“有”與“缺”的失衡問題。站在文旅融合的方位審視,不難發現以下短板:
有文化缺轉化。許多古村落包括蒼坡村、芙蓉村等,景點內容單一,既缺乏故事和特色文創產品,又缺乏互動、游樂等項目和消費新業態,都未能很好地把文化優勢轉變為消費優勢、產品優勢,“文”有余而“旅”不足,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度及文化對旅游的貢獻度偏低。永嘉縣雖有“中國長壽之鄉”美譽,但還未有效轉化成康養經濟、長壽經濟。
有概念缺理念。比如永嘉書院“愛洛斯”云廊項目(高空冒險體驗項目),吸引了大量年輕人來挑戰,保持了較高的旅游熱度。但目前還只虛有“愛洛斯”(古希臘愛神,古羅馬神話稱為丘比特)這個名號,許多人對“愛洛斯”是什么并不了解,“愛”主題文化深挖掘和系統開發不夠,文化體驗感不強。
有盆景缺風景。在民宿發展和農文體旅融合方面,永嘉縣也有許多嘗試,“楠溪花開”的各類小型音樂會、“君蘭云上”讓非遺表演融入民宿等。但從全縣面上看,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在文化體驗融入上相對匱乏,未能將特色的文旅項目連點成面,形成業態豐富、特色鮮明、市場強勢的文化旅游“全景圖”。
有規劃缺謀劃。如夜游項目、演藝項目等,規劃引導上都重點提及,但在實踐操作層面推進較慢,項目支撐不足。整體品牌營銷、節慶賽演營銷、客源市場精準營銷等策劃方面,缺乏“引爆效應”和持續吸引力;各景區之間的內容、主題、項目同質化現象比較普遍等。
提煉永嘉“SONG”文化極致創意勢在必行
針對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存在的短板和問題,結合實際,筆者從永嘉的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名人文化、古村文化、甌窯文化等一系列旅游文化符號中,提煉出“SONG”文化概念。“SONG”既是“宋”字的拼音,也是“歌唱、詩歌”的英譯。并擬用“SONG”這個概念作為永嘉縣旅游的核心理念來打造和極致創意,以此統領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其中——
S:以“山水詩”為代表的“詩歌”文化。
O:以“甌窯”為代表的“甌”文化。
N:以“南戲”(永昆、亂彈)為代表的“戲曲”文化。
G:以“古村落”為代表的“耕讀”文化。
以上,“SONG”基本涵蓋了永嘉特色文化符號,與永嘉文化旅游高度契合——
從永嘉(溫州)的文化史高度來看。無論蒼坡、芙蓉、嶼北等古村落,還是永嘉學派、南戲故里及耕讀文化,在永嘉的核心體現都是宋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宋文化達到永嘉(溫州)歷史文化高峰。找準“宋文化”這個點位,做足做精“宋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符合永嘉(溫州)發展實際。
“南昆”“北昆”不如“永昆”,50年代進京獻演的國家級文化遺產永嘉縣昆劇。
從音樂與詩歌、音樂與水的關系角度來看。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詩歌的詩(詞)和歌是密不可分的。詩是文學,歌是音樂。因此,甌江山水詩之路,既是詩詞之路,又是歌曲(音樂)之路。因此用音樂(SONG)作為核心IP來統攬,非常契合永嘉對巖頭“音樂小鎮”的打造。高山流水、山水清音,音樂與“水”一樣,具有流動性、韻律性,潤物無聲,沁人心脾。可以說,楠溪江的“水”就是天然的音樂。而且,音樂在當下是獨特的大眾文化符號,具有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實踐證明,永嘉“東海音樂節”的引入,帶來了大量人氣和粉絲,影響力和品牌效應也越來越大。這無疑是比較成功的。用音樂賦能旅游發展,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探索。
從“SONG”文化符號的獨特性來看。“SONG”,既強調了“宋”,又強調“音樂”,寓意用宋+,音樂+賦能文化旅游,為永嘉文化旅游插上兩只“翅膀”,形象生動,辨識度高,容易記憶,便于宣傳。
用“SONG”賦能打造全域旅游“升級版”
“代表性文化”無素組合,集優勢于一體,萬變不離其宗,通過精心打造和極致創意,提升全城旅游品牌,從而創成永嘉旅游“升級版”。在實踐中,筆者認為應重點抓住以下六個方面做功,即:
以提煉“SONG”文化為核心,進一步統攬永嘉文旅融合發展新理念。
做好“SONG”文化深度提煉和文化闡釋,強化核心IP系統開發和整合營銷。如,關于“S”文化,既要突出“詩”(山水詩)這一核心,又可以將“食”文化(以麥餅為代表的飲食文化)、“壽”文化(長壽經濟、康養經濟)、“十三軍”文化(紅色文化)等進行系統開發。同時,借力現代科技,促進文旅深度融合,通過統一設計LOGO,打造永嘉專屬的文化旅游形象,在高速出入口、高鐵站出口、縣城主入口等節點設計和建造統一文化形象標識,將文化元素融入城鎮外立面改造,使之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內展示和傳播,進一步提升永嘉的城市和旅游形象。
永嘉昆劇巡演鄉村舞臺
以中國(永嘉)山水詩文化旅游節(謝靈運詩歌節)打造為重點,進一步打響楠溪江“中國山水詩搖籃”品牌。
全力推進“甌江山水詩路建設”,致力打造“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擦亮“中國山水詩搖籃”金名片。實施規劃編制、研究保護、旅游開發、全域提升、宣傳推廣五大行動,推進詩路建設“九個一”重點舉措,努力打造詩路文化新高地、文旅融合樣板地、大花園建設示范地,提升永嘉在全省“四大詩路”的影響力、貢獻度。定期舉辦中國(永嘉)山水詩文化旅游節(謝靈運詩歌節)和山水詩國際論壇,進一步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做足詩歌文化,讓詩歌在各方面充分融入體現,讓楠溪江成為一條流詩的江(宋詩之江)。加強謝靈運、陶弘景等核心文化IP開發,推進詩路文化產業園(街區)、重點文旅融合產業項目、詩路文化驛站、特色詩村建設,促進詩路建設落到實處。加大山水詩周邊文創產品的開發力度,創作一批以謝靈運、永嘉大師、永嘉四靈等文化名人為原型的影視作品。
以巖頭“音樂小鎮”打造為重點,創新文旅融合方式,探索實踐文旅消費新途徑,擬做精做優音樂文章。
集中精力打造楠溪江音樂小鎮,統籌麗水街音樂工廠、露天音樂廣場、東海跨年音樂節、音樂主題民宿等項目建設。開展戲劇常態化進景區,引入市場化演藝項目。設立音樂名家工作室,讓音樂唱響楠溪江。我們還可以與結對的四川紅原縣合作,把東海音樂節與紅原縣的雅克音樂節合作并進行聯動營銷。還可以參考鹿城運用現代手段推出的“詩畫江心”和“音畫碧波湖”兩臺實景演出秀等,打造永嘉縣自己的實景演出,把具有較高辨識度、最能體現城市個性的文化展示出來,增強城市吸引力,從而提升永嘉的美譽度、關注度和知名度。
以“永嘉學派和楠溪江宋文化研究院”和“宋村”建設為引擎,做足做深楠溪江“宋文化”。
杭州有宋城、永嘉有宋村,做足做深宋文化文章,打造宋村是一個有效載體。可以結合永嘉全境古村落資源,活態化打造新“宋村”(江南第一宋村等概念)。從村落的修繕、文化的植入、民俗的展現、產業的布局等入手,建設大宋風情商貿街、宋村文化區配套項目,將永嘉的傳統美食、故事等融入其中,打造永嘉版的《清明上河圖》,讓人一入村就仿佛穿越到宋代。并且可以在其中打造不同“宋味”節慶,結合中國傳統節慶春節、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以及元旦等,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相關文化(民俗)活動。如“到楠溪江、過大宋年”(家庭)、詩歌節(文人)、鵲橋會(年輕人)、楠溪賞月(大眾)、登高(中老年人)等,通過挖掘宋代文化、民俗,讓現代人體驗先人的衣食住行玩樂購。同時,以永嘉學派和楠溪江宋文化研究院為龍頭,加強宋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研究。建議研究院成立及論壇時間,與麗水街重新開街及東海音樂節串接在一起,并把研究院成立作為音樂小鎮打造的先導性和引領性工程來抓,強化“宋文化”與“SONG”(音樂)的聯動互促。
以打造一批特色文化館舍為支撐,做精做美“甌”(溫州)文化特色文章。
比如,在甌窯小鎮,除了要做好甌窯遺址公園、甌窯文化博物館、甌窯大師工作室等項目的建設工作,還要深挖甌窯的文化底蘊,結合茶文化、禪宗文化等,將羅東片12個村連體打造成文旅融合的省級甌窯小鎮,使之成為溫州東甌文化產業集聚區、溫州北岸城市后花園和“宜居宜游宜業”眾創空間。鼓勵“駐村藝術家”落戶,鼓勵民間建設書畫院、鄉村博物館、文化名家工作室等,使之成為永嘉(溫州)文化的一個宣傳窗口。進一步強化永嘉是甌(溫州)文化核心地、代表地的發展理念,推廣營銷來溫州旅游必然要到永嘉(甌窯小鎮等地)的理念和概念。
以招引文旅重點項目落地為重點,全面提升永嘉文旅融合發展水平。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把握重點、精心策劃、有效落地,加快推進20大重點文旅融合項目落地。同時,做好上級政策、市場主體的對接,精準招引一批帶動力強、市場潛力大的影視、演藝、藝術等方面的新項目、大項目。進一步扶持、招引一批成長型文創企業,推進創意設計、工藝美術等文創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旅游宣傳,精心策劃和舉辦各類節會活動,適度開展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活動,包括到境外宣傳推介。定期組織開展全國主流媒體永嘉行等主題外宣活動,加強在各級媒體的宣傳,有針對性在全國主要城市投放有創意有新意的宣傳廣告,進一步提高楠溪江文旅品牌的知名度。
作者系浙江省永嘉縣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