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讓謝靈運流連忘返;這里,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這里,是“醉美的桃花源”……12月12日上午,浙江省詩路文化產業發展主題活動暨首批詩路旅游目的地發布會在紹興嵊州舉行,楠溪江國家風景名勝區入選“浙江省首批詩路旅游目的地”名單,全省共10個,溫州唯一一個。據悉,此次活動于6月初啟動,全省11個地市共45個縣(市、區)的86個目的地提交申報資料。
“一文含四帶,十地耀百珠”,文化之魂深深鐫刻在浙江大地上。自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詩路文化帶”的決策部署以來,一場山水和文化融合的詩路建設就此徐徐鋪開。這是文化浙江建設的時代亮點,更對打響“詩畫浙江”金名片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11月3日,2019浙江省詩路IP開發推進活動暨楠溪江文化旅游節開幕式在永嘉舉行。開幕式上,公布介紹了永嘉四條詩路精品旅游線路,包括“謝靈運”山水詩畫游、“古村落”文化尋蹤游、“舴艋舟”古韻鄉愁游、“陶弘景”福地養生游。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和大運河詩路,是浙江重點打造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
甌江山水詩之路,是我省詩路文化帶建設和浙江省大花園建設全域旅游推進的重要組成部分。永嘉,取“水長而美”之意,是溫州文化的起源地,自古就是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尤其是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擔任永嘉太守,開創中國山水詩派,留下大量山水詩,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是中國浩瀚詩歌發展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永嘉因此被譽為“中國山水詩的搖籃”。
自從謝靈運在此播撒下詩歌的種子之后,永嘉便成為陶弘景、李白、杜甫、蘇軾、葉適、李清照等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勝地。唐朝張子容、孟浩然、崔道融,宋朝葉適、潘檉、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簡庵、朱步墀等,因謝靈運慕名永嘉山水接踵而至,他們或徜徉楠溪江口,或深入楠溪風景區腹地,吟詠不絕,留下關于永嘉的詩文一萬多首,為永嘉的文脈傳承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楠溪江也因此成了一條“流詩的江”。
永嘉縣專門編制“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發展規劃,整理出版《謝靈運與永嘉山水詩》等79本文化書籍,重點建設“謝靈運”山水詩帶、“舴艋舟”鄉愁詩帶、“陶弘景”養生詩帶等多條詩帶,進一步擦亮“中國山水詩搖籃”金名片。
而永嘉楠溪古村是中國四大民居之一,包括麗水古街、蒼坡古村等大大小小200余座古村落,被譽為中國鄉土文化的史書庫。楠溪江景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分為巖頭中心景區(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大若巖、石桅巖、北坑、水巖、陡門、四海山七大景區,景點800多個,悠悠楠溪江融天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于一體,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聞名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中唯一以山水田園風光見長的景區。
下一步,我縣將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詩路建設總要求,積極開展當地研究,成立專門的詩路文化研究機構,與浙江大學共同成立楠溪江宋文化研究院。圍繞“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建設,重點推進“九個一”重點舉措,即建設一批山水詩主題公園(文化園)、打造一批詩路旅游精品線路、建設一批文旅融合重點項目、編撰一套山水詩集、打響一個中國(永嘉)山水詩文化旅游節品牌、提升一批山水詩城市形象標識、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民宿、開發一批山水詩文創品、打造一批詩村和宋文化村。
楠溪江宋文化研究院將開展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國學普及和政策咨詢。其中學術研究重點研究永嘉學派發展史、永嘉學派文獻整理與研究、永嘉學派的學術淵源、歷史地位、學術貢獻和當代價值等;近期研究主題為“楠溪江宋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具體包括楠溪江宋文化與山水詩詞、特色民宿、楠溪美食、音樂戲曲、文創產品等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