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縣出臺《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實施重點領域集聚、特色平臺建設、優質企業培引、創新能力提升四大工程,推進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培育壯大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打造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到2023年,新興產業工業產值達到120億元,年均增長2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16%;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8億元,年均增長14%;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2%,年均增長5%。
實施重點領域集聚工程
持續推動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內容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共享經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落地發展,以烏牛、甌北、橋下等地現有芯片、儀器儀表等產業平臺為載體,發展面向網絡通信、工業控制、應用電子等領域的新型芯片、通訊技術、傳感器件等產業形成數字經濟新的增長點。引導華邦、睿迪、迦南、九康電氣等企業在射頻識別技術(RFID)、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集成等領域科研攻關,開發智能家居等高端產品。力爭到2023年,數字經濟產值達到100億元。
發揮迦南科技、工正集團、工平智能等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優勢,開展智能制造示范試點,支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工業生產全流程的綜合應用,以兩化指數促產業集聚基數。推進基于系統裝備硬件設施的高端軟件開發應用,引導麥得機器、黃工集團、偉峰機械、憶捷科技等設計研發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云計算操作系統、大型數據庫等自主可控的高端智能軟件,加快升級智能制造裝備軟件,加快產業集群,推廣智能系統軟件應用。
布局醫療器械與健康裝備制造業,引導迦南、東日等企業延伸醫藥產業鏈,積極研發母嬰監護儀等相關設備。推進特色中藥衍生制造全功能,支持以新“浙八味”、新“溫四味”為重點的道地大宗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重點建設四海山鐵皮石斛、碧蓮邵園梔子生產加工園;支持地道藥材的深度開發、傳統名優中成藥開發為重點的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顆粒劑等生產企業發展,做大做強石斛、梔子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
實施特色平臺建設工程
優化空間平臺產業布局。整合提升烏牛片工業區塊,包含嶺下工業區、東蒙工業區,以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為主導,打造“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的新型工業化、生態綠色型工業園區。推進橋頭片工業區塊中的林福工業區發展新興產業。將黃田片工業區塊中的三江羅東高新科技工業園區打造成高科技制造業生產基地。合理規劃新興產業發展平臺,緊跟永嘉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力爭整合提升出若干物聯網、集成電路、數字裝備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集聚的科技工業園區。
破除產業土地要素制約。開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等各類低效用地專項行動,爭取五年累計完成消化處置各類低效用地200畝左右,持續加快烏牛西灣村浙江東蒙智能科技等重點項目供而未用土地建設。落實產業用地優先保障機制,新增用地指標優先支持重點新興產業,優先保障對提升新興產業集群有重大影響的投資項目用地需求,支持企業“零土地技改”和低效用地再開發。
實施優質企業培引工程
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利用烏牛片工業區塊、林福工業區、三江羅東高新科技工業區等工業平臺產業集群實施集群招商,依托大學和科研院所產學研結合項目實行科技招商,利用在外永嘉商會強大的人脈網絡鄉情招商,著力引入一些帶動性強的企業和項目。
積極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到2023年新增“專精特新”20家。滾動建立新興產業培育企業庫,支持有潛力的新興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培育成規模以上企業。對于新認定的規上企業,給予適當財政獎勵。到2023年,力爭規上企業上云全覆蓋,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5萬元/人。引導新興產業優質大型企業創新發展模式,積極對接資本市場,通過股改、掛牌、上市途徑,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競爭力。高成長型、創新型新興企業引入外部資本、吸納風投資金的,優先納入上市培育梯隊。
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智力支持的方式,推動迦南科技、華邦封條、群臻科技、順天科技等永嘉龍頭新興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升級產品創新中心,推進工業技改。落實R&D經費投入強度剛性考核,到2023年力爭行業R&D經費占比達2.7%以上。實施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戰略,依托本土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小微園等產業載體,推動本地溫商與在外溫商開展產業創新合作,共同推動重大創新項目和創新平臺建設,激發新興產業創新活力。
鼓勵和支持省內外高校院所在永布點或合作設立研發機構,積極謀劃永嘉—上海、永嘉—杭州等產學研項目合作專題洽談會,力爭組建若干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鼓勵科研成果在永嘉轉化,激發永嘉企業活力。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推進永嘉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雙向流動機制,積極招引高端創新人才來永嘉新興企業掛職,派遣永嘉企業技術人員到高等院?蒲性核潆妼W習。
探索建立人才飛地模式,積極推動永嘉融入長三角,接軌上海杭州等發達城市,探索創建新興產業跨區域人才飛地模式。依托上海杭州等先進地區的科技、人才等優勢,在外搭建綜合性創新創業平臺,創建異地研發中心,打通外部與永嘉在項目、人才、資本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渠道,助力永嘉新興產業招攬高端人才、對接前沿技術、孵化產業項目,為永嘉新興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推進創新元素與永嘉新興產業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