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預計全縣能實現工業總產值超千億
日前,我縣率先全市出臺《聚力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八大專項行動》方案,其中“工業經濟轉型發展專項行動”提出,到2022年,預計全縣能實現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其中泵閥產業向系統流程裝備產業轉型,鞋服產業向時尚智造產業轉型,教玩具產業向教育裝備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延伸,裝備制造業、數字經濟、生物制藥、電子芯片等其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推動重點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重點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和新動能培育工程,錨定三大重點產業領域,通過智能改造、兩化融合、兼并重組等提升方式和積極培育動能,加快推動重點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實現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計劃。
傳統產業提升工程方面,制定泵閥、鞋服、教玩具、其他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全力推進永嘉工業園區迭代升級,以增強平臺承載力、產業支撐力為目標,全面推行廠房出租轉讓管理辦法;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傳統低效企業兼并重組,預計4年累計整治提升企業800家以上,包括僵尸企業、畝均稅收低效企業、落后產能企業等,將有限的資源、要素、服務集聚給優質企業,預計可新增產值30億元;加快處置“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工業項目,確保清理完畢閑置工業用地542畝,預計新增產值32億元。
新動能培育工程方面,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工作,通過培育“數字經濟”,加大企業上云、智能研發力度,預計新增產值18億元;結合省、縣兩級技改政策,通過各種途徑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特別是“機器換人”技術改造,4年計劃打造“數字車間”20個、機器人應用800臺,重點實施一批智能化技術改造重點項目,預計新增產值48億元;鼓勵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堅,發揮協會、研究院、專家咨詢委員會等作用,解決行業共性難題。
企業培育招強引優并驅發展
重點實施企業培育工程和招強引優工程,做好營商環境優化,不斷培育壯大本地企業,同時集聚資源,進行招大引強,做到兩者并驅發展。
企業培育工程方面,深入實施“鳳凰行動”“雄鷹行動”“雛鷹行動”,力爭4年新增工業上市企業培育4家以上,新增產值20億元;新增“小升規”企業320家,新增產值64億元;新增“隱形冠軍”培育企業16家(現有24家),專精特新800家(現有461家),新增產值10億元。
招強引優工程方面,把謀大招強作為“一把手”工程,瞄準“新、大、高”三個方向,總部在永嘉、在外有生產基地的(奧康、報喜鳥、紅蜻蜓、超達等),以及在外大企業、在永有分公司的,鼓勵進行總部回歸,到2022年新增產值10億元;在外大企業、在永無用地的,以實施“152”工程為抓手,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時尚鞋服等主導產業和生物制藥、電器、電子芯片等新興產業,引進一批行業地位突出、技術領先、帶動力強的“大優高”項目(甌北、烏牛、橋下、橋頭各招引一個),到2022年竣工投產,新增產值42億元。
科技創新空間拓展齊頭并進
重點實施創新驅動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改革,實現質的提升,積極拓展發展空間,實現量的擴張。
創新驅動工程方面,深入推進科技創新“三清零”和科技企業新“雙倍增”行動,到2022年確保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設置率提高到95%以上,科技活動覆蓋率達95%以上,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7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家。嚴格執行R&D經費投入強度剛性考核,積極謀劃一批離岸創新平臺、異地研發中心,加快引進一批國內外高能級技術服務機構,到2022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投資5.5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R&D經費占GDP比重達2.6%以上。
重點項目建設工程方面,堅持擴總量與優結構并重,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大提速”活動,加大續建項目28個(占地797畝)、新開工項目21個(占地408畝)的推進力度,使項目都能按期竣工投產,到2022年預計新增產值72億元;加快小微園建設,全面推行小微園“五集五度”績效評價,到2022年全縣建成16個小微園,其中新建8個(新增用地600畝),實現入駐企業500家以上,預計新增產值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