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盛鎮巖上村,一個依山靠山、靠山吃山、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小山村。在七成人口在外經商,常住不足300口人的新農村,卻在鄉村振興引領下,以精品民宿項目建設為契機,進行村莊整體升級,硬是將原本環保意識差,路邊、溪邊處處堆滿了雜物的不利環境變成生態綠色的新農村,成為市美麗鄉村樣板村、“浙江省森林村莊”、“浙江省綠化示范村”。近日,巖上又傳出喜訊,成功簽約157間民房,統一開發精品民宿,為整村打造民宿村開好頭。
小民宿撬動大旅游
初夏的巖上,處處是美景。碧波蕩漾的溪水、清新自然的木籬笆、郁郁蔥蔥的蒼翠,游客徐步繞溪,老人庭下納涼……當記者步入讓城里人向而往之的巖上村,一進村,一個古樸、整潔、美麗的新農村映入眼簾,與周邊的田園風光相得益彰。昔日破舊村落,搖身一變成為獨具傳統韻味的鄉村特色民宿小村。便見在古色古香的庭院里,掩映著篷下品茶的閑客,也分不清到底是村民還是游人。駐足細聽右側溪中傳來淙淙流水聲,展示出一派“泉水叮咚飲茶,山嶺逶迤觀景”的美麗景色,讓人目不暇接,不由地心生贊嘆。村舍整齊、環境優美的小村落映入眼簾,紅墻灰瓦的民居是那樣的和諧靜謐,用本地陶罐、竹木、石塊等鄉土材料打造的街頭小品和庭院微景觀更是讓人賞心悅目。
“鄉間之境,風情濃厚,容易讓人暫時忘卻煩惱和疲憊,感受到身心愉悅,一種滿足感油然而生。”一位帶著孩子的上海游客,對記者如是說。對于巖上村村民來說,今天的家園處處是景,尤其是在全村環境整治后,村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也間接留下了游客的步伐,進而有了現在的16家民宿,240多個房間,農家樂可以接待近2000人。
巖上目前有外來資本投資的精品民宿,或沉穩大氣,或簡約現代,有含書房、會客室的套房,也有簡約實用的單間,視野開闊,內部裝修現代時尚又不失鄉村樸實韻味,從一株綠植、一個擺件的選擇,到燈光的明暗、椅背的高度,都經過仔細考量。更多的是均由民居改造而來,各色的墻面和大片的落地窗,使得房子頗具時尚簡約的現代氣息;房屋里家居家電一應俱全,同時和外觀上保持著簡約的裝修風格。值得一提的是,房屋外面還特意設置了庭院,院內木質的柵欄聯同點綴的綠植,營造出一個江南田園風格的生態宜居空間。
采訪時,恰逢一對來自瑞安的年輕人辦理民宿入住,男孩董科說,這是他們第二次來巖上,去年的時候,村頭的五色稻田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稻香襲人,清晨走在村附近的步道上,聽著鳥叫聲,深吸一口氣,神清氣爽,這次特地帶朋友再來住。
深耕農村“美麗經濟”
事實上,如今的民宿產業并不是巖上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開端。巖上村臨近雁楠公路,地處楠溪江核心景區石桅巖、龍灣潭森林公園入口處。2015年,巖上村依托楠溪江旅游資源優勢和“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以“農家樂、民宿”為主題的休閑旅游業,隨著村里基礎設施的提升,這樣的地理環境反倒成了大家爭相前來的“香餑餑”。許多村民將自己的房屋改造成小巧玲瓏的民宿,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吸引來了“楠溪故事”民宿入駐。良好的經濟效益,使得在外經商的中青年人紛紛返鄉,把自家房屋裝修,開辦民宿。短短兩年時間,巖上村就擁有32家特色民宿,工作日入住率20%,周末入住率80%,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
巖上村一改過去冷冷清清的面貌,村里小洋房、簡約特色樓房拔地而起,每天有游客入住民宿,變得熱鬧非凡。不少村民抓住商機,在家門口賣起了農副產品,更有村民返鄉創業,開起了民宿農家樂,做得有聲有色,謝純彭就是其中之一。去年10月“巖上第一樓”開業,短短半年時間,每逢周末、節假日,便忙得不可開交。“為什么要放下北京的服裝生意回家開民宿?”記者問道。“返鄉創業深受村兩委的幫助和支持,就在家門口,工作和家庭兩不誤,同時也更舒心,在外賺10萬,不如在家賺5萬。”謝純彭說。一臉滿足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回村創業的不止謝純彭,兄弟、老家、山山水水……這些樸素的名字成為民宿的名字,喊起來有親切感,也很有存在感。名氣出來了,來的游客多了,基礎設施更要跟上。村黨支部書記謝向中說,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村同舟共濟,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新建終端處理池、埋設管網、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建設村內綠化工程、修繕村內古道、村內文化長廊、村內綠化美化工程等項目,使村莊煥然一新。去年一年就投入800萬余用于巖上公園、三線落地、景觀提升等項目建設。
來到占地12畝的巖上公園,絲毫看不出原先的亂灘林模樣,溪水環繞,形成“半島”,內里稻草模型、娛樂器材、運動場地不一而足,一派花紅柳綠、綠水繞堤的景象,村民在自家門口有了悠閑地休憩。“有了公園,不止村民就有了活動的場地,也給游客提供更好的環境。今年五一的時候,公園里人山人海。”謝向中感嘆。
讓閑置民房“活”起來
公園一側,便是一片東西走向的低矮山丘,植被茂盛,因形似臥犬,村民冠之以“黃狗盤”,狗頭面西,狗尾向東。狗肚位置,兩個大型可容納300余人的游泳池已經建設完畢,只等配套設施完工,便可在今夏投入使用。“40畝的四季花海、生態停車場、游步道、門球場、民宿村打造,今年,巖上的項目一個接一個。”鶴盛鎮經濟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謝永新告訴記者。為此,巖上村成立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和“政策處理領導小組”,由村兩委和村民共同為家鄉建設獻策。
巖上村依托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初步形成“玩在龍灣潭、石桅巖,吃在嶺上人家,住在巖上村”的品牌效應。然而,由于農家樂、民宿服務過于單一,缺乏供人游玩的娛樂項目,使得客人難留,成為了巖上發展的瓶頸。民宿也從最盛時的32家“瘦身”為16家。為了幫助民宿更好地發展和規范化運營,近日,在縣委常委王曉雄的蹲點指導下,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分管領導、中層干部、村兩委干部以及縣統戰部、旅管中心、旅投、楠兮公司等人員的攻堅組,進駐巖上村實體化辦公,僅用幾天時間,成功簽約157間民房,另有46個房間已經達成合作意向,為整村打造民宿村開好頭。“民宿村是一個整體,與單個民宿發展相比,其整體規劃要求更高。通過流轉村民手中的閑置民房,由旅投公司打造準四星級標準民宿。”謝永新表示,第一期打造的40個樣板房將在下半年面世。“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不如當個房東,收點租金。”村民周仙友把16個房間房子以一年17500元,租了出去,僅留下自住的。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入選第一批樣板房建設。得知村里要發展民宿村,不少村民愿將閑置的房間以及周邊土地流轉出來。
對于巖上民宿的發展,記者也有著自己的理解。盡管這里的民宿在更大范圍來說,名氣還不大,剛起步,但現有的、正在做的,都很有特點,檔次還不低。主人生活其中,對客人產生影響,稱得上是真正的民宿,不像有些地方完全是靠外來資本打造。當然,和很多地方的民宿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本土文化并沒有完全挖掘出來。做得好的民宿都承載了當地的文化,具有鮮明的當地特色,“而巖上也應該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巖上民宿作為美麗鄉村的一部分,遠離了城市喧囂,有山有水,可以聽著鳥叫蟲鳴睡到自然醒,恬靜,還可帶著家人和孩子接觸大自然,不僅僅能提供住宿的功能需要,更應是一種放松、休閑、品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