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蓮鎮開展“三服務、駐新村、促融合”現場辦公活動
村內停車場狹小,不能滿足需求,亟需擴建或新增停車場;計劃招商引資漂流項目,以旅游項目促旅游業發展,增加村集體收入;村里現有的中藥材基地配置設施不完善,需要有關單位給予技術、政策、資金支持……
4月25日上午,一場氣氛熱烈的“三服務、駐新村、促融合”主題活動暨碧蓮鎮“一周一村”現場辦公座談會在應坑村舉行,該鎮主要領導及10多個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為規模優化調整后合并成立的新應坑村現場摸實情、解難題、凝合力、促發展。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納米”
停車場和村間道路建設、溪流整治和漂流項目建設、村居發展空間建設、路燈建設、玉女峰游山步道提升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座談會上,原應坑村村委會主任陳光南一口氣提了六大問題。在三個多小時的座談會上,該鎮主要領導及10多個部門負責人針對上述問題現場把脈問診,并一一提出對策,落地見效。
“經村規模優化調整,原應坑、垅頭、應岙、半坑等4個村合并成立新的應坑村,該新村是碧蓮鎮規模比較大的村之一,此次‘三服務,駐新村、促融合’活動就把該村作為第一站!北躺忔傸h委書記戴曉智告訴記者,此次三服務主要就是解決村里提出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并村更要并心,通過“一周一村”現場辦公,讓4個村并在一起融合發展,為他們謀思路、找出路。
去年以來,碧蓮鎮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圍繞“憂民之所憂,急民之所急”,創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大力推廣“一周一村”現場辦公制度,扎實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納米”。該鎮已成功開展“一周一村”現場辦公會議33場,現場辦公解決問題77項,后續解決問題120余項,順利推進了亨嘉文化創意園、邵園蓮池、龍珠生態公園、爐熊瑜伽基地、應坑中藥材基地等數個民生項目建設。
“一周一村”把村民提事作為現場辦公的第一程序,由各村居村民根據實際情況向村兩委提出需要有關部門解決的問題,實現“為民做主”到“與民共治”的轉變。根據村民問題的提出,“一周一村”即時啟動,一大批事關村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都及時在現場辦公會上得到研究解決。這一現場辦公模式得到了群眾的充分認可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抱團發展中草藥加快鄉村振興
座談會后,碧蓮鎮主要領導及多個部門負責人冒雨來到應坑村中藥材種植基地,現場查看中藥材種植情況,詳細了解發展中面臨的難題。“應坑村土地面積不是很多,去年一周一村辦公后,該村發展了150畝中藥材基地,村民也嘗到了甜頭!贝鲿灾歉嬖V記者,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拓展,發展300畝中藥材基地,進一步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快鄉村振興。
記者在應坑村看到,一株株白芨長勢喜人,許多白芨已經開出一朵朵紫紅色的小花,在雨水的滋養下正快速成長!艾F在看到的有100多畝的種植面積,有白芨、元胡、貝母、太子參等品種。”陳光南說,目前全村有20多戶村民在種植,每畝可帶來收益5000多元,F在四個村合并后,土地資源更加豐富了,靠山吃山,所以我們想抱團發展中草藥,經過前幾年的經驗積累,種植這方面已經沒有問題,現在缺少的就是整片成規模的土地。
“應坑村現有藥材種植150畝,正在計劃建設整片集中種植基地,但選好的基地配置設施不完善,沒有通路車就開不到,只憑人力來種植成本就提高了,這是目前的一個困難!贝鲿灾钦f,有困難就要解決,這也是“一周一村”送服務上門,讓群眾和職能科室面對面坐下來,增進了解、加強溝通,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初衷和目的。下一步,鎮里將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技術、政策上的支持,確保該產業發展壯大。
戴曉智表示,下一步將根據“組織融合、人心融合、治理融合、發展融合”四個融合的基本目標,著力開展新村藍圖“大謀劃”、便民服務“大提質”、集體經濟“大發展”、矛盾問題“大清零”等行動,推動干部走進基層摸實情、貼近群眾聽民意、解決問題凝合力,促使新村(社區)實現“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快速發展、高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