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工作,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147個劣Ⅴ類小微水體和37條黑臭河全部銷號,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今年以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五水共治”工作決策部署,聚焦“污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湖”兩大創建,大力推進“美麗水鄉”建設,成功獲評全國生態特色旅游縣、全市唯一的全國“兩山”發展百強縣。
全過程治理治反彈
走進橋頭菇溪河綜合治理工程六期,路基工程正有序推進,按照計劃今年將完成20%的路基工程和2000萬元投資。目前,中上游水質從治理前的Ⅴ類提升到Ⅱ類以上,成功打造集紐扣拉鏈產業文化和交通、水利等功能于一體的景觀工程,成為全省河道綜合治理的典范。今年,我縣治水工程建設完成53項,完成投資13.362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8%。
記者從縣治水辦獲悉,按照治標固本要求,今年我縣深入推進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治理,聯動打好排污口整治、農業源污染治理、旅游業污染整治等“組合拳”,全縣556個排污口和421個排水口均已完成“一口一標識”,拆除關停規模養豬場502家、規模水禽場168家,建成3個美麗牧場,查處清理馬達竹筏522只,沒有發生水體污染事件。
據了解,我縣按照“邊督邊改”要求,專門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項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單,逐個問題明確整改單位、督導單位、整改時限、整改目標和整改措施,并實行“一月一例會、一月一督查、一月一協調”機制,確保整改工作有序推進。目前,5項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已完成3項,9項市級“舉一反三”環保問題已完成2項,53個中央環保督查信訪件已全部銷號,其余整改事項均按時序進度加快推進,3個市級媒體曝光問題和11個市對縣督辦件也已全部整改到位。
全區域推進提品質
“今年8月份啟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計劃五年時間創成‘污水零直排區’。”縣治水辦有關負責人說,我縣已建立部門鄉鎮協調聯動機制,制定出臺“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總體方案,梳理出四大類20小類重點建設任務,今年計劃完成6個生活小區和楓林鎮的“污水零直排區”試點建設,目前楓林已開工排污項目55個,完成投資約3400萬元;6個生活小區已基本完成2個,其他工作均有望年底前完成。
走進巖坦溪源頭段,兩岸白墻黛瓦、花團錦簇,清澈的溪水與美麗的景致融為一體,一幅幅入詩入畫的楠溪治水圖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今年,巖坦溪治理與舴艋舟文化相結合,成功“復活”在楠溪江消失30多年的舴艋舟文化,打造了一條連接沿線14個村的水上旅游精品航線,得到省委書記車俊的充分肯定。
巖坦溪治理是我縣堅持河道治理與文化傳承相結合,城鎮與鄉村河道共推進,全面優化城鄉河湖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我縣提前完成菇溪河和巖坦溪2條“美麗河湖”創建,菇溪河被評為市十大“美麗河湖”。當前,我縣正全力推進楠溪江保護管理立法工作,楠溪江將成為第一條實施立法保護的甌江支流,目前已形成《條例》草案,爭取明年列入市人大立法計劃,盡早頒發實施。
全方位管理管長遠
“全縣1426條河段和78座水庫責任人均落實到位,實現縣鄉村三級河(湖、庫)長全覆蓋。”縣治水辦有關負責人說,今年累計完成河(湖、庫)長制培訓9359人次,落實有效巡河4.8萬余次,榮獲全市“河長之星”56名,順利通過全市河(湖、庫)長制工作驗收。
同時,進一步推行河道市場化保潔、城鄉污水設施第三方運維機制,出臺實施河道保潔長效管理辦法和考核辦法,河道保潔資金從2014年的500萬元提高到今年的2000萬元,實現全縣所有河道市場化保潔全覆蓋。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多輪驅動投融資機制,尤其是全民募捐治水資金累計達937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進一步強化責任督查,嚴格實行常態化督辦、約談、問責等機制,今年累計通報批評74人,約談問責河長2人,有效倒逼責任落實。大力開展“五水共治”公益宣傳“十進”活動,全縣共有各類“五水共治”志愿者1.4萬余人,今年累計宣傳對象95萬余人次,構建起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