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3年初,鶴灣村紅楓古道上的楓驛嗎?有書有酒有咖啡,還有紅楓映楠溪江,民宿這一“新住宿體驗”和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活動,戳中了游人的萌點,引爆了當時的楠溪江旅游圈。讓并不屬于楠溪江主流景區的鶴灣村,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6年過去了,由楓驛帶出來的“花開”系列民宿,不知不覺已經開到了12家。楠溪若舍、江楓漁火、楠溪花開……這一個個自帶流量的網紅IP民宿名字,不正是這些年火爆朋友圈的打卡地?開一家,火一家,這在民宿界來說,非常牛了。
不過,記者更喜歡把他們概括為“一個沒有拿劇本的民宿品牌”。要講“花開”的故事,必須從創始人陳憲敏扔掉他“人生劇本”的時刻開始講起。從民宿小白到6年12間店,陳憲敏弄懂了如何把“有趣”做成生意。
楠溪花開,一個時尚的聚集地
記者與陳憲敏約見在“楠溪花開”。這是坐落于大若巖鎮核心景區陶公洞附近山腳下的精品民宿,也是陳憲敏的第六間民宿。這里的“花開”含有多層含義,既是因為它的后院有近22畝花地,也想表明這算是“花開”民宿系列的旗艦店,它的設計和它的理念同樣前衛新鮮。
和這個系列的設計一樣,全部出自陳憲敏之手。盡管他一直說自己是個業余的設計師,僅有的經驗來自于過去的幾家民宿。輕輕推開質樸木門,幽靜的庭院里,三三兩兩的人影相伴。玻璃窗內,安靜閱讀角落,明燈、木桌、藏書,伴著咖啡香氣,在書中窺見時光悠然。合上書頁,依稀可遠眺楠溪江山景。在這樣一個下午,記者也只想捧出一本書,品嘗一杯茗,坐享風中那淡淡的幽香和微涼的爽意,一切都是如此的愜意,寧靜。
在楠溪花開里,既有咖啡吧又有以花命名的房,就像陳憲敏自己興之所至,咖啡吧墻上的一段話,就能詮釋這里的風格:我想用一杯咖啡,讓您心起暖意。整個一樓更像是一個創意市集,陳憲敏別具匠心地將都市的現代文化與楠溪江鄉土文化做了融合,在有限的建筑空間內,植入咖啡館、書店、工匠雜貨店、兒童電影院、老物件展覽館、花店、茶室、工匠作坊等文藝元素。在這個慢生活社區里,這些有趣的元素滿足了有趣的靈魂,專門將它們擺放在一個空間里,更像是自己在尋找志同道合的熱愛生活的人。就像他說的,做民宿是為了給忙碌的都市人一個時尚的聚集地,一個休閑的空間,也包括自己。
記者看到聽到的楠溪花開,打破了傳統旅舍格局,它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希望讓你“見到更多”。或是晚間一場小資的電影放映,或是啤酒燒烤熱鬧看場世界杯,也許你能在草坪上偶遇音樂會……在一旁預留的18畝私家花田,在春夏可見有滿園的花海,秋末收割有機水稻,體驗挽起褲腳親自勞作,收割稻子、打稻谷的喜悅。
當然,你也可以到附近的的陶公洞、十二峰,永嘉書院等景點,“楠溪江耕讀文化源遠流長,我希望來永嘉游玩的人,也能同時了解到當地的特有文化。”陳憲敏說。這樣一個集住宿、餐飲、娛樂、購物、文化衍生產品的生活社區,在今年的全市深化“千百工程”推進鄉村振興暨大花園建設現場會上大放異彩,縣市區領導紛紛帶隊參觀取經。而楠溪花開也受邀參加今年的第四屆上海國際民宿文化產業博覽會,并獲中國十大美宿第五名。
遍地花開,按喜歡的樣子去做
現今,陳憲敏的民宿已由一間“楓驛”,發展成12間民宿,包括“水聲書舍”、“楠溪若舍”、“江楓漁火”、“1958”、“楠溪花開”、“客船”、“南山南”、“安和橋”、“舊事”以及年底開業的“12客居”和“水車之戀”。
陳憲敏沒有酒店運營的背景經歷,從無到有,自己去踩過所有的坑,愣是在這個傳統行業里,成功走出來一條新路。過去常常在周末前往楠溪江休憩,久而久之,他熟知了楠溪江,也成為了選擇楠溪江山水環境的高手。第一間民宿在紅楓古道,就按他喜歡的樣子去做的。“楓驛”里,有茶吧、書吧、庭院,屋前,是一排高大的紅楓樹。房子不很大,卻劃出一塊獨立公共區域;一群愛鬧會玩的住客聚在這里,把民宿變成了青春飛揚的理想國。住客的反饋給他們帶來了正向激勵,他更加篤定:很多人在選擇民宿時,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
所以,每一次民宿選址,都是在楠溪江著名的風景點,如石桅巖、獅子巖、陶公洞、麗水街等。做到推窗即有景,視野開闊,還要與景區保持一定的距離,鬧中取靜。像“楓驛”可觀紅楓、“1958”背靠石桅巖、“12客居”在12峰、“水車之戀”在麗水街,處處有景可觀。“楠溪若舍”是陳憲敏打造的第三處民宿,便是滿滿的楠溪元素。青瓦白墻、田園矴步、盈盈池水、美人靠長廊、古樹老屋等永嘉元素錯落在庭院里,盡顯中式庭院的風格特點。不久后,陳憲敏又聯合幾位股東,在楠溪江游人無數的獅子巖旁打造了一處新的民宿“江楓漁火”,民宿正對著楠溪江獅子巖一帶的山水風光,臨窗而歇,蜿蜒飄逸的楠溪江水,綿綿流動,楠溪將如蹁躚而來的仙子,擁人入懷。第五家“1958”,是一幢廢棄的民房改造而成的古典吉他主題民宿。原系下岙水庫水電站的職工宿舍,建于1958年,距離石桅巖景區不過數百米遠。它的特別之處是,房間沒有電視信號、沒有網絡,只有抬頭滿天星和周圍的蟲鳴鳥叫……
因陳憲敏熱愛吉他、喜歡咖啡,所以在他的民宿里都會打造一個咖啡吧、演藝臺。他希望自己所喜愛的咖啡文化、吉他文化能帶給更多的客人。其咖啡豆來源上乘,咖啡師也是專門培訓的。作為浙江吉他協會理事,他會定期邀請國內外吉他名家來店里演出,如來自德國的羅伯特·舒曼音樂學院的同門師兄妹吳曼妮、米凱爾的中國巡演,其中兩站就選陳總所在的“江楓漁火”、“楠溪若舍”進行。同時也非常鼓勵自己的員工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去學習。阿杰、大寶是吧臺服務員,受老總的影響,如今都能上臺簡單地撥弄琴弦,清唱幾首。這樣的活動形式不僅吸引了旅客,也迎來不少音樂會愛好者。
品牌“花開”,積累起來的粉絲團
陳憲敏正巧趕上了民宿在楠溪江的第一波紅利。在很多人都還只是聽說民宿這個概念時,他就已經因為喜歡旅游,生意經營需要,在外地、國外,接觸到許多民宿,體驗不同的民宿風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楠溪江民宿產業呈現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現象:一方面,以“花開”系列為例的早期民宿,依托成熟的市場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力;而另一方面,一些新晉民宿經營者卻面臨著定位失焦、客源不穩定的難題。陳憲敏的“花開”已經掙得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客人的復購率高達60—70%。但他坦言,民宿也讓他很有壓力。當文藝、懷舊逐漸泛濫后,民宿迎來了新局面:一是涌現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二是房屋租金上漲,配套服務跟不上導致口碑下降,民宿經營在多面夾擊中陷入困局。就像他的“楓驛”,6年過去,當初火爆的場面早已經成為云煙,入住率不斷下降,不得不重新考慮裝修設計。
在民宿走向品牌連鎖的過程中,如何防止其成為流水線產品,如何保障其個性特征,是陳憲敏需要考慮的課題。而他認為,民宿的個性、差異化首先體現在空間設計上,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細節,來精心構建民宿的個性與文化精神;并引入新的生活文化理念,激發民宿迸發出自己的個性活力。民宿的設計規劃必須充分挖掘和突出當地文化元素,成為一個地區文化展示的窗口,能夠讓游客體驗與自己所在地文化不同的新奇感。就像他的“花開”系列,總是想把一地最精華的美景展示給客人。
“民宿其實是一種與粉絲經濟深度融合的的傳統實業,每一個成功的客棧老板,都是一個成功的個人品牌。”陳憲敏多次提到粉絲這個詞,說“花開”之所以開一家,火一家,就是因為它有一批積累起來的粉絲團,他們認陳憲敏,覺得“誒,這是陳憲敏開的,錯不了,去試試看!”這就是他的個人品牌優勢。就是他所說的,首先是讓人知道,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其次是讓人認同,最后把人引過來,慢下來,住下來,把錢留下來,還想反復來。
陳憲敏希望“花開”系列民宿呈現的是優質產品的共性,而不是把原本充滿生機的民宿市場再度“去個性化”,探索鄉村系列民宿品牌模式。
在今天,任何產業都不可能依靠一哄而上的粗獷式發展而取得成功,“楠溪花開”系列民宿亦然。和孩子一起在屋頂上看星星、躺在野外跟自然睡一覺,除了風格獨特的設計營造和創新運營模式,如何深挖本土文化,同時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上,如何做到更人性化和個性化,也應成為考量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