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本網《打造攝影基地,東爐紅柿“拍賣”采摘權》報道了鶴盛鎮東爐村黨支部委員周丐和“買下”了今年的紅柿采摘權,但周丐和卻將紅柿留在枝頭,供人欣賞一事,并經永嘉傳媒集團旗下“中國永嘉”微信公眾號推送,引起溫州日報等上級媒體關注刊發,東爐紅柿成了“網紅柿樹”,吸引了周邊縣市區的許多游人,推熱了東爐村的鄉村觀光游,為該村帶來人氣的同時,也為該村的土特產找到了銷路,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自文章發表不到一個月時間,村里的土特產銷售額已達10萬元。
村民的土特產吃香
12月10日,記者在東爐村看到,滿山的柿子樹上,還懸掛著紅彤彤的柿子,吸引了周邊縣市區的游客前來觀賞。來自臺州市椒江發電廠一行30多人,前來欣賞紅柿。一位50多歲的胡大姐告訴記者,公司有人在中國永嘉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東爐村的紅柿還留在枝頭,就發動員工,組團前來,果然讓人欣喜不已。
12月1日,我縣另一著名的柿子村西爐村的一位柿農看到東爐村的柿子還沒采摘,就提出要高價收購,卻被所有權人周丐和拒絕了。周丐和告訴對方,柿子就不采摘了,留在枝頭供人欣賞用呢。
據村民介紹,樹上的柿子,正常下還能保留三個星期時間,也就是說到元旦前后,還能在東爐村欣賞到紅彤彤的柿子。這些天,村民們正在曬番薯棗,再過一周時間,這批番薯棗就可以上市了,到時前來觀賞柿子的游客,又有新鮮出爐的土特產可以帶回家了。據悉,全村今年可以曬5000斤番薯棗。
村里新建的停車場上,村民們在熱情地招徠生意。村黨支部書記周仙琴說,隨著來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許多村民都將土特產搬到村口來出售,村民的收入也一天天多了起來,村民待人也熱情客氣了,風氣正在一天天變好了。 周仙琴告訴記者,村民土特產出售,收入已近10萬元。番薯、番薯棗、紅柿及柿餅、香柚、白蘿卜等,深受游客的歡迎。有些游客,甚至早早預訂了村民家中的“本地雞”,中飯就直接在村民家里解決,說是欣賞了紅柿后,還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農家飯菜,簡直是一種極好的享受。
農旅產業發展鄉村
今年44歲的村民周壽賢,常年在云南從事潔具生意,這次回鄉聽說周丐和花錢為村里辦了件大好事,馬上跑到村黨支部書記周仙琴家中表態,自己也要為村里出一份力,想接過周丐和投標柿子的“接力棒”,明年的紅柿采摘權由他來投標,然后繼續將柿子留在枝頭,以便吸引更多的游人前來觀賞。
周仙琴說,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東爐村就是要利用該村的自然資源,農旅融合發展鄉村發展觀光游。深受大家喜愛的“網紅柿樹”附近的10多畝田地,目前已流轉到村集體,留著給大家作為拍照片的活動場所,并擬在這些田地里規劃種植花草,打造更加美麗的攝影環境。周仙琴說,這10多畝已流轉過來的田地里,目前村民已在里面栽種上了青菜,這一季的青菜收獲后,村民便不再在里面種植作物了。村里會將田坎進行加寬處理,以方便人們行走拍照。同時,有計劃地種植一些花草,或馬鞭草或菊花等,力爭讓東爐村一年四季都能鮮花盛開,天天都可以有景物給人們拍照。
周仙琴還告訴記者一個“宏大”規劃,就是距村500米的“后力”山,有一片200多畝的梯田,目前已處于拋荒狀態,他們準備發動村民重新進行翻耕,并統一規劃種植作物,有望打造一片全新的鮮花世界。
周仙琴說,如果這200多畝梯田重新整理出來,統一規劃種植后,其規模和攝影的效果,遠比國內任何一處梯田要漂亮的多,屆時就會有更多的攝影家前來拍攝、宣傳東爐村,村里也會開出多家農家樂,來滿足游客的需求。記者 汪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