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縣縱深推進治水工作,堅持以深化“河長制”為主抓手,以提升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全方位打好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經過合力攻堅,全縣147個劣V類小微水體實現完美蛻變,全部通過驗收并銷號。11月21日,記者和市民監督員前往甌北、橋頭,對幾條以往的黑臭河進行了回訪。
后周浦:“水岸同治”成樣板
后周浦現在已經是全縣河道水岸同治的樣板河道,也是甌北5條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樣板河道之一。該河道東起安豐村,西至和三村,全長1260米,后周浦原本被村民稱為“黑臭河”,加之周邊違章搭建普遍,這里一度成為環境臟亂差的典型。
是日,記者在該河道安豐工業區段看到,河道上種植了許多水生植物凈化水質,河面上已經見不到任何污物,水也不再呈現黑色。后周浦不但水質得到了改善,而且“水岸同治”使臟亂差之地變成了公園,河道邊建成了游步道、涼亭、綠地等。因為是雨天,公園內并沒有游人,但在涼亭之內,傳出了節奏柔和的音樂聲,只見一位市民正在悠閑地打太極。
市民鄭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附近一工廠上班,閑暇時間就會到公園練練太極拳。幾年前,這一片都還是違章棚,收廢品的、生產作坊、臨時出租房等等,非常雜亂,還遍地是垃圾,河道上也長滿了雜草,河水黑臭,沒想到一轉眼這里就成了公園,變化非常巨大,現在附近工業區的工人都會到河邊散步游玩。
甌北街道水鄉建設中心主任戴曉蛟說,去年開始,甌北街道投入了1000多萬元,對后周浦河道進行了水岸同治,將河岸違章建筑拆除留下的空地建成一個小型的公園,沿岸綠化景觀同步進行。河道治理相融生態、教育及文化休閑,在確保公園、河道、休閑廣場常綠常新的同時,突出方便群眾親水游樂、休閑觀光。目前,后周浦“水岸同治”工程已經完成了98%,還有2%是安裝景觀燈。街道在鞏固原有治水的基礎上,還要持續發力,保證黑臭河不反彈。另外充分發揮村級河長作用,要求一周巡河一次,發現問題要及時匯報,落實整改方案。
石馬岙溪:治出水上景觀公園
隨后,記者和市民監督員又來到橋頭鎮,在石馬岙溪外垟工業區段看到,雖然是下雨天,但河水仍然很清澈,河面上有一半面積飄著“水生植物浮島”,美人蕉、水葫蘆等從低到高,各種水生植物組合在一起,河床下的增氧系統就像是噴泉,沿河甚是水上公園。
突然間,一只小木船在浮島間穿梭,漸行漸近,原來這是一只河道保潔船,河道上哪怕有一丁點雜物,保潔員都將收集進小船內。石馬岙溪全長1300多米,從石馬岙村流經工業區,最后匯入菇溪。村民王女士家就在河道邊,她告訴記者,之前石馬岙溪邊的這條路是沒人走的,附近都是工廠,本來空氣就不怎么好,加上水臭,村民都不會在路上逗留,現在河水不臭了,河面上的花花草草特別漂亮,一些路過的人都會駐足觀賞,小孩子也喜歡來河邊看花。
橋頭鎮治水辦工作人員繆相瑜告訴記者,石馬岙溪以前同時受到農村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雙重污染,特別是紐扣和電鍍行業污染非常嚴重。再加上原來石馬岙溪源頭水源缺乏,進一步促進了河道水質的惡化,以前是橋頭鎮典型的黑臭河。在列入整治項目后,橋頭鎮相繼開展清淤、排污口封堵、投放水生植物、攔水壩建設等工作,經過治理,水質得到較大提升。如今,石馬岙溪的水污染情況已經得到明顯改善,并于9月份通過剿劣達標驗收,目前水質已經穩定在4類水以上。下一步,橋頭鎮擬從菇溪調取水量進入石馬岙溪,真正讓河道“流起來、動起來、凈起來”。
147條劣Ⅴ類小微水體實現蛻變
記者從縣治水辦了解到,今年初,我縣共有147條水體被列為劣V類小微水體。針對繁重的剿劣任務,我縣持續打好“截、清、治、修”組合拳,聯動實施大拆大整、截污納管、河湖塘庫清淤、工業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排污口整治、生態配水與修復“七大工程”。
截至10月底,拆除沿河違章建筑20.88萬平方米,出動執法人員10883人次,依法查處取締涉河涉水“六小行業”“四無單位”446處,立案調查68起,整治流動攤販8804個;累計新建城鎮污水管網91公里、完成率126%,封堵和整治入河排污口3600個、完成率100%;清淤104.45萬方,完成率105%,生態調水10719萬方,完成率107.2%;重污染行業企業整治提升112家,完成率90.3%;徹底拆除養殖場41家,農藥減量、不合理施用化肥減量、淡水增殖流放等均已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截至10月底,我縣累計完成治水投資23.4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15.62%;甌北、烏牛2個縣控斷面通過市治水辦驗收并準予銷號;147個劣Ⅴ類小微水體全部完成縣級驗收銷號工作,并成功通過市級總體驗收,提前達到“全面剿滅劣Ⅴ類水”年度目標,治水工作碩果累累。記者 孫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