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將至,我縣各地將陸續迎來清明祭掃高峰。筆者認為,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為主題,采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故人,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文化,不在禁火區域燒紙錢、燃放鞭炮。
清明,是上墳掃墓、緬懷先輩、追憶親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如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鄉的進步,文明的提升,加之殯葬改革管理的不斷加強,清明掃墓也逐漸融入了一些時尚高雅的現代祭祀元素,比如,敬獻鮮花替代燒紙錢,骨灰入土植樹,還有網上祭奠等等,古老的清明節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
文明祭祀,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文化。習俗在于培養和引導,在于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去感化人,在于用讓人理解的方式征服人。要通過公益活動來推進。比如,開展綠色文明祭祀活動,發出文明祭掃倡議,倡導市民采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故人,就是一種導向。其實質抓住了以人為本這個關鍵,讓人們在愉悅中接受現在文明,客觀上起到了傳承先進文化,推動生態文明的作用。黨員干部要帶頭。基層干部不僅要把文明祭祀當任務去向群眾宣傳落實,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群眾做出表率,這樣再教育引導群眾,才會有人聽有人信。
總之,清明祭祀,追憶親人、寄托哀思,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告別陋習,文明祭掃,用文明健康、低碳環保的生態祭祀方式祭奠先人,以實際行動為文明永嘉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