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最初在市民的印象中,只能說出有個嶼山公園,那時的嶼山沒有像樣的步道,沒有園林的格局,只不過是個小山丘。如今,上塘這座城市已經綠起來、美起來、靚起來,公園綠地遍布縣城,細數都要伸出十指。打造“生態、休閑”和“天藍、山綠、水清、城凈”的“宜居上塘”是我縣的目標,根據《永嘉縣上塘中心城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2~2020),我縣確立了縣城“一心、一廊、四軸、多節點”的網狀綠地構架藍圖,全力推進城市公園建設,提升城市顏值。園林上塘的畫卷徐徐展開,然而確保成果仍然是任重道遠。
園林上塘畫卷徐徐展開
12月24日,記者在嶼山公園看到,上山的步道兩側種植了各種各樣的植物,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一些植物的枝條上都掛著一個身份牌,植物的名稱、屬科、藥用價值等信息,而且植物身份牌上還有二維碼識別圖譜,通過手機掃一下立即出現浙江農林大學植物庫提供的關于該植物的相關知識和圖片,方便又實用。這是縣城公園改造提升工作的一項小成果。
根據《永嘉縣上塘中心城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2~2020),我縣確立了縣城“一心、一廊、四軸、多節點”的網狀綠地構架藍圖,全力推進城市公園建設,新建鵝浦、綠嶂山和烏巖山等城市公園3個,完成改造嶼山、龍山等山地公園2個,改造中塘溪、鵝浦和望江等濱水公園3個。上塘搖身一變,成了鳥語花香、綠樹如茵的休閑濱水公園。 2013年至2015年,縣城累計種植彩化喬木1700株、灌木地被6.42萬株。
如今,一幅“綠圍水、水繞綠、水綠交融”的山水風情畫卷正在縣城徐徐鋪開。自我縣啟動省級園林城市創建以來,截至2015年底,我縣建成區面積由2013年的6.84平方公里擴大至10.84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地率達34.99%、綠化覆蓋率達35.9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58平方米。園林綠化量質齊升,2013年-2015年,我縣累計投入園林綠化建設資金3.81億元,新增綠地面積141.24公頃,為園林城市創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確保成果仍然任重道遠
一個城市的市民素質往往是隨著城市環境的改善而提升,通過管理和宣傳,近年來雖然市民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升,但不難看到,一些公園的公共設施還是經常遭到破壞,公園空地被占為了己有的現象。
前天,記者在鵝浦公園看到,河道邊的巨石上被市民晾曬上了棉被,水上走廊和清水臺上也被晾曬上了魚鲞、菜干等等,公園成了自家的晾曬場的情況經常會發生。鵝浦公園的景觀燈前不久進行了更換,這也是無奈之舉,以往的柱形景觀燈已經被人為破壞殆盡,現在還能清晰可見柱形景觀燈底座,還有裸露在外的電線。嶼山公園的步道路燈也未能幸免,為了避免被人為破壞,路燈改為了地燈。
為此,我縣在綠地苗木精細化養護上下足了功夫。制定了《永嘉縣城鎮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實施方案》和《永嘉縣城鎮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標準及考核辦法》等配套文件,詳細規定城區綠化養護的操作規程,科學指導日常養護工作,形成了規范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機制。并不斷加強依法治綠工作,對擅自侵占綠地、損壞綠化和公共設施等違法行為進行依法處理,確保了城市綠地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鞏固創建成果。
黨代表聲音》》》
公園管理主體要統一 發動自愿者參與維護
黨代表劉彭:我作為生態文明宣講團成員,一直在開展生態環保和文明素質宣講活動,還經常組織志愿者隊伍在龍山公園、楠溪江畔等開展清理垃圾行動,為維護環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于縣城的公園管理狀況,目前主要存在公園管理力度不大、體制不清、分工不明的問題,這也是公園設施經常被破壞的原因。
目前縣城公園建設速度很快,但建好后就會處于無人管理的現象,最多就是環衛工人清掃下衛生,日常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如現在的溫州市中山公園,每天都有很多管理人員在巡視,發現有不文明現象立刻會進行勸導,這樣以來公園的設施安全就會得以保障,同時也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質。我縣有很多志愿者隊伍,應該發動志愿者、退休干部、學生等參與到公園的日常維護,同時加強文明宣傳。
縣城的公園目前還沒有統一到一個部門監管,有的是園林部門管理,有的是功能區管理,管理的主體不明確也會導致管理不到位,公園應該盡快統一歸口一個部門管理,使體制順暢。政府可以考慮將公園管理權移交給第三方公司進行管理,對發生在公園的不文明現象進行勸導和處罰并舉,確保公園設施安全和文明游園。 記者 孫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