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記者從縣委農辦(農業局)獲悉,去年,全縣重點提升改造規模豬場,原有538家規模豬場,治理完成后全縣剩36家規模豬場,在強勢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實行“三大創新”加快現代化畜牧業的發展步伐,促進了全縣畜牧業向生態化、景觀化養殖場發展。
“三大創新”是指政策創新、方式創新和改造創新。我縣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畜牧業發展評價標桿,以標準化生態規模養殖場建設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與利用為重點,重視政策性引導,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指導性文件,自2014年6月起,先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永嘉縣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綜合整治方案的通知》、《關于印發永嘉縣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2014-2020)的通知》等。除此之外,還出臺了4個創新性政策措施。即出臺《永嘉縣生態畜牧業發展實施方案》、《永嘉縣生態畜牧業項目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明確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整治工作經費的通知》、下發《抄告單》。
在方式創新上,全縣在指導養殖場(戶)改造提升方面主要做到“三到位”。一是統計到位。目前,我縣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538家,欄舍面積20.7萬平方米,存欄數為12.9萬頭,非禁養區內148家,存欄數為6.1萬頭。二是指導到位。全縣為每個豬場量身定制了提升和改造的整治方案,做到“一場一方案、一場一圖紙”。三是實施到位。督促各規模養殖場(戶)申請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審查和環評手續,督促治理場加快治理進度,對規模場的生態設施化提升改造項目進行驗收,對治理后未通過驗收的養豬場一律關停拆除。
在改造創新上,我縣采取三項舉措。一是以拆促建。一種是拆后重新選址,如永嘉縣中西新興養殖場、劉論裝養豬場、永嘉縣安泰利農農業有限公司等。一種是拆后原址重建。如東城街道山倉村原14家養豬場整合重組,成立永嘉縣倉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二是以點帶面。溫州順優養殖有限公司是永嘉縣首家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場,主要采用漏縫地面-免沖洗-減排型養豬模式,是區域養殖的一個典范。三是轉產轉業。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引導養殖戶轉產轉業,并提供技術培訓、事項審批服務等方面的幫助。
縣委農辦(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畜禽養殖業關乎國計民生,我縣統一實施標準化模式的管理,有利于改變傳統粗放式的畜禽養殖模式,促進全縣畜禽養殖業的轉型升級,使得畜禽業朝著規模化、信息化、集約化方向整合。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縣已建設各級標準化生態畜禽養殖場建設項目24個,其中標準化養殖場建設項目部級3個、省級8個、市級3個和縣級6個;省級健康生態示范場3個;市級畜牧業主導產業園區1個;市級畜牧業精品園項目4個;建成標準化欄舍達6.5萬平方米。記者 范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