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縣以旅游業為“一號服務業”,加快推進楠溪江生態休閑業集聚區建設,努力形成“一主四園”的生態休閑業發展布局,全力推動旅游業戰略性崛起。完成純旅游固定資產投資4.97億元,其中社會投資4.333億元;全縣接待游客624.24萬人次,同比增長22.24%;實現旅游總收入49.23億元,同比增長25.74%;門票收入突破4000萬元,同比增長36.45%。
因地“制宜”巧致富
隨著我縣新景區永嘉書院的日益“崛起”,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來游玩,既刺激了我縣旅游經濟增長,又帶動了旅游配套服務業發展,不少村民依托就近的旅游資源創業致富。
沙頭鎮珠岸村村民陳加勇便是其中一員,“家門口就是永嘉書院和溪灘,尤其是夏天,游客都會到溪灘邊戲水,于是我就琢磨著弄點水上游樂設施進行出租,現在已有7個皮劃艇、8個竹筏和4個游船,接下去準備新增8個木頭船,預計今年的營業額會突破7萬元。”陳加勇的水上游樂設施是去年4月份開始對外開放的,去年8個月時間就獲得將近5萬元的收入,而像陳加勇這樣從事水上游樂設施出租行業的還有6家。
除了水上游樂設施,珠岸村的農家樂也是蓬勃發展。“我是去年4月開的,當時珠岸村的農家樂才四五家,現在已經有12家,還有不少人前來詢問開農家樂。”珠岸村“家有約”農家樂相關負責人陳聽真說,每逢節假日就會忙得不可開交,春節期間就餐高峰期,最多一天超過300人就餐。
鶴盛鎮嶺上人家的農家樂也同樣紅火。“來吃飯旅游的人是越來越多,春節期間停車的隊伍都排了十幾公里,最高一天要接待超過1萬人次的游客,目前共有農家樂24家,這個數字還在增加,接下來最需要解決的是旅游班車和停車難的問題。”村干部金春友說,據不完全統計,嶺上自然村去年共接待游客達到22萬人次,營業額超過2000萬元。
而在巖坦鎮黃南林坑古村,近幾年陸續推出的避油古道行、大坑溪有和登毛公山等旅游項目受到游客歡迎,目前村內有農家樂56家,春節期間一天最多接待游客達1萬人次,去年共接待游客數達到26萬人次,下一步將提升現有農家樂的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
旅游建設自己來
自己動手,建設美麗鄉村。沙頭鎮嶺下村的文化長廊和景區停車場等全是由村兩委自發籌集資金投入建成的。“要說發展旅游,水上游樂設施從2001年就開始對外開放了,只是當時承包商經營不善,直到2014年的10月1日重新裝修升級對外開放,隨著大量游客的前來,農家樂、民宿陸續開張,村集體收入從2013年的30余萬元到去年的230萬元,翻了好幾番。”嶺下村黨支部書記王丐南說,“隨著游客的增多,我們從2012年就開始改造停車場,建成后承包他人,截至目前,最多的時候停放車輛達到1800輛,按照一輛車10塊錢的標準,一天收入就能達到1.8萬元,光停車場去年全年營業額達到30萬元。”除此之外,去年嶺下村還投資120萬元建成146米長的文化長廊,匯集當地文化、農副產品和旅游產品,方便游客觀光旅游。
據悉,嶺下村目前有悠然居、休閑居等農家樂和民宿共10家,接下來會進一步加強溪灘“亮化”工程建設,開發村后山的健身步道,增加農家樂、民宿的數量提升游客接待能力。
自己動手開展旅游設施建設的還有鶴盛鎮的下家岙村,村兩委依托天然的溪灘資源風景優勢,發展旅游經濟。“我們村里的農家樂、民宿和水上游樂設施以及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都是土生土長的村民自己籌辦的,自己的地,自己的錢,自己創業,村里的旅游觀光園建設計劃都納入了‘十三五規劃’。”下家岙村村委會主任李海舟說道。
據悉,下家岙已有1家農家樂和4家民宿正在營業,去年全年共接待游客達到20萬人次,比前年接待游客數增加了四分之一。據李海舟介紹,村里的攔水壩工程已經投入施工,施工完成將會對外開放天然游泳池,村里農家樂數量還會增加,以滿足游客接待需要。
科學布局促發展
近年來,我縣的旅游業發展好戲連臺,隨著中國·楠溪江休閑文化旅游節暨第二屆楠溪江國際戶外休閑嘉年華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打響了“永遠的山水詩、最美的桃花源”、“中國長壽之鄉”、“戶外活動大本營”等旅游品牌。去年,我縣接待游客624.24萬人次,同比增長22.24%;實現旅游總收入49.23億元,同比增長25.74%;門票收入突破4000萬元,同比增長36.45%。
楠溪江旅游風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旅游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努力踐行“兩山理論”,深入貫徹實施大生態旅游區發展戰略,以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為主抓手,創新旅游體制機制,大力開展項目攻堅,強化旅游要素建設,深化景區環境整治,聚焦旅游精品線路打造,推進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力爭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保持20%以上的增幅,旅游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為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我縣最具特色、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開好局、起好步。記者 金展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