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您當前的位置 : 永嘉網   ->   文化楠溪   ->   楠溪文苑   ->   文苑資訊   ->  正文
      回眸,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來源: 發布時間:2013-02-07 21:27:49 作者: 字體:

        立春剛過,枝頭春意萌動,《溪山亂彈》欄目滿一周歲了。

        永嘉至今還沿襲著這樣的習俗,孩子滿一周歲,外婆家要送上寓意富貴、吉祥的長壽鎖、長壽面,以示慶賀。我們無以為禮,姑且重拾一些花絮,以表達作者、讀者對該欄目的用心經營和關注之意。

        如此省心,又如此愉悅

        “這周稿子有否?”“先打字,校對后再發給你。”在鍵盤上敲下“溪山亂彈”時,腦子里閃現出這兩句話。問者為該欄目的“常駐寫手”谷峰、高遠。

        約稿是編輯最頭疼的事。尤其是欄目稿件,往往事先約定何時交稿,等到出報那天,打開郵箱,卻沒有發現稿件的身影。那個著急啊,非行內人所能體味。然后是一通電話,希望事情會有所轉機,可答案不是忘了,就是沒時間寫。

        “溪山亂彈”欄目運行一年來,共刊發了41篇稿子,非但沒有出現上述情況,而且每次拿到稿件的那一刻,總能在字里行間收獲一種愉悅。在此擷取一些片段,與讀者一起重溫。

        “末了,引一句朱先生《白水漈》中肉麻而堅定的話,與大家共勉:——微風想奪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在《白水漈》一文,作者巧妙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話,作為注腳,讀來,令人莞爾。去年有網民撰文,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白水漈》,寫的是龍灣區天柱寺的白水漈。此文一出,甌北退休教師章育才急匆匆地來到編輯部,進門就講,“有人想爭奪白水漈呢?朱自清先生明明寫的是甌北白水漈,此番怎么變成龍灣的呢。”老人甚是急切。應老人之邀,記者采寫了《白水漈,知否,知否?》。時值“溪山亂彈”開欄之初,洞察社會是該欄目宗旨之一。而時下,國內外到處都有爭名人足跡的惡搞之風,借此亂彈一番,一是直擊亂象,二是使版面之間形成一種互動。次日,高遠便拿出稿件。文中,他不忘告誡,“事實總歸是事實,歷史是歪曲不了,是你的別人奪不去,保護才是最重要的。”

        “春日周末,閑來無事,易學家南朝東、畫家邵敬群、詩人寧清蕙和我,相約去楠溪江踏青。在江畔的風日亭中,我們擺開帶來的茶具,舀得江水,生起火爐,泡開了茗茶,坐于亭中,清風拂衣,碧流入目,感到無比愜意。……我們啜茗閑談,沉浸在山水清暉之中,……我們談到友情、愛情,兄弟、父子之情,人與動物之間的愛。于是邵敬群說起了義狗的故事。”

        “風日亭外,艷陽高照,山色蒼茫,幾聲布谷,回響在山前山后;不遠處的村落,雞鳴犬吠,令人有人世遼遠之感。江水逶迤而來,洄流亭畔,拍岸有聲,似與人相親。一枝桃花,從亭柱外欠伸過來,粉團簇簇,蜂蝶翔舞,顧盼有情。我們四人笑著端起了茶杯,又聊起閑事來。”

        此兩段源自谷峰的《楠溪義狗義牛軼事》,首尾呼應。呈現于讀者面前的是一幅美麗的春意圖,把大家一下子引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意境;隨著故事的娓娓道出,又有一種仿佛穿越時空,聆聽舊時說書人說書之精彩。文章構思新穎、巧妙,十分契合“溪山亂彈”欄目的那份閑適的特質。

        如此近,又如此遠

        在千年古縣永嘉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傳著諸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其中有許多傳說可謂家喻戶曉。如羅隱。據民間傳說,他是一位砍柴人與老虎精的兒子,本來有皇帝命。但是他奶奶為了家常小事便記仇殺人,玉皇大帝便換去其真龍天子骨,剩下張圣旨口,說什么是什么,很是靈驗。永嘉民間對羅隱的認識僅限于此。在《羅隱的傳說》一文,作者撥開荒誕不經的迷霧傳說,轉而道出鮮為人知的故事——民間傳說中的羅隱就是晚唐文學家羅隱。他不僅詩文了得,而且書法高超。閱之,心中豁然,原來乞丐羅隱并非只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其故事深刻地告訴人們,與民眾休戚與共,才能得到尊重和愛戴。

        又如《孝祐夫人其人其事》一文,說的是永嘉民眾耳熟能詳的盧氏娘娘。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舉行的上塘廟會,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楠溪人心目中的尊神。據有關史料記載,唐時,永嘉盧氏女,與母親到山上砍柴,路遇老虎,為救母而舍身虎口。宋理宗感于其孝行,謚其號為“孝祐夫人”。每年上塘物資交流會盛行依舊,但是這段凄美的孝行卻被湮沒在歲月的塵埃。前年物資交流期間,永外實小的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上塘物資交流會的由來?”,難倒了學生和家長,他們紛紛致電本報求助。可見,在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今,諸如這種由孝文化衍生出來的民俗文化,加大其普及、傳承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再如樂清隘門嶺千人坑事件,在浙南一帶流傳甚廣,近來,樂清當地幾位好事者,竟然欲將劊子手蔣叔南炒熱,為其出版文集。作者對此唏噓不已,并直言不諱地指出,值得后人敬仰的文豪,須德藝雙馨。同時善意提醒,若過分沉迷于周作人、胡蘭成等人的文章,或許會中毒。

        “溪山亂彈”欄目的作者,大多是本土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他們往往善于從當地民眾熟悉的民間傳說入手(《“諒闇狀元”木待問》等文章亦然),然后或引經據典,或旁征博引,挖掘鮮為人知甚至不為人知的史料故事,引領讀者穿行在傳說和史實之間,感覺如此近,又如此遠;如此詼諧,又如此深刻。

        如此悠長,又如此犀利

        “溪山亂彈”欄目的文章,一如楠溪江水,悠悠地流淌,靜靜地述說。既便抨擊當下人心叵測或社會亂象,亦決然沒有“橫眉冷對”、“投槍匕首”的況味,而是悠長中不乏犀利。

        《楠溪義狗義牛軼事》,看似友人間的閑談,說動物通人性,懂得感恩,報恩。但細細品讀,寓意深遠,叩打人心。現摘錄一二:

        “……寧清蕙感嘆地說:‘……狗和牛都知情,是楠溪山水賦予它們靈性啊!’我們頜首稱是,她又說:‘通人性的豈止是動物,草木也然。《串雅全書》有載,花之君子蘭花也知恩義,手植之人死,必要以哀麻一斤掛于蘭花之上,否則蘭花會枯槁而死。’

        這時,敬群回頭說:‘谷兄也說一個與楠溪江靈性有關的故事吧。’我答道:‘我無故事可說,只把這幾個關于愛與信任的故事記下來說與眾人聽好了。’‘好好!告訴人們要做有情的人。’”

        蚯蚓是最平常不過的動物,除了動物學家,想必沒有人會去關注這些卑微的小生靈。《曲蟮》一文中,作者不僅提到它的藥用和食用價值,還稱之為“清道夫”。更有意思的是,一不小心,小小曲蟮成了小說的主角,寺院里的一條曲蟮竟然修行得道轉世為梁武帝。

        尊重生命,愛護生靈,這一永恒主題,在“溪山亂彈”欄目一以貫之,在其他一些文章中也有所體現。

        曲蟮呵脬,過去在農村里司空見慣,作者由此聯想到現實中,對于吹脬舔痔,不少人擅長此道。繼而說到曲蟮到底會唱歌否這個問題,作者這樣認為,“……依我看來,搞清全世界一千多種曲蟮的習性和作用,知道曲蟮會不會唱歌,要比日夜關注你爭我奪、得失榮辱,要有趣得多,自然得多,重要得多。”

        在另一文四海山的楊桐中,作者想,“到時(楊桐)出口日本,賺點小日本的錢。可回頭想來,是否委屈了楊桐,讓它們自由地生長在自然中,不是更好嗎?生長在山中的樹木,對人毫無所求,可是我們人類對它們總抱有利用的心思。”影射、諷喻意味“有跡可循”。

        興之所致或是說到痛快之處,作者總不忘拿根“繡花針”,觸動一下人們的神經。盡管就這么輕輕掠過,但還是會讓人有一剎那的痛感。我想,有痛感總比麻木不仁要來得好,說明世人的感覺神經還沒有完全喪失,良知還沒有完全泯滅。

        如此草根,又如此雅致

        翻閱一年來的報紙,花花草草也是作者鐘情的對象。《四棵樹與一片林的故事》、《永嘉牡丹》等。每年草長鷹飛之時,正逢各地大張旗鼓植樹之際,人們自然對綠色多了份呵護。作者分別擇取楠溪先人保護生態的感人故事:蒼坡李氏、巖頭金氏先祖,以殺牛來警示破壞樹木者;埭頭古村村民為保護大樟樹不為金錢所動;蒸糯米引鳥雀造林,足見楠溪先民的想象力之豐富,用心之良苦。生態保護,楠溪先人都有如此果敢、高潔又具有創新的品格,我輩當如何?毋庸多言,榜樣的力量既是一種昭示,更是一種警示。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巖頭鎮霞美村村民滕周回與人合資建楠溪江牡丹園,當時媒體競相報道這一消息。這也是永嘉人對永嘉有牡丹的最初認知。殊不知,南朝宋永嘉就盛產牡丹。永嘉太守謝靈運曾言“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永嘉楓林柯氏,家里栽植一棵牡丹,在一次牡丹詩會上,巖坦閃坑教書先生徐公儀以牡丹之詩被招贅為婿,成為美談。

        相較于牡丹,前年被評為縣花的寒蘭,在我縣的資源極為豐富,且在蘭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深受韓國、日本以及港澳臺地區蘭友的青睞。目前我縣有蘭花基地70個,年產值達3000萬元。不知永嘉牡丹是否曾被作為縣花候選者被提名?

        假如,讓“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的景致重現,成為楠溪江一景,這,不僅是此文作者的美好愿景,也成了“尋找謝靈運山水詩之旅活動”的一個結合點。其時,什么牡丹詩會、牡丹畫廊以及類似于紹興櫻花節微電影《櫻為愛情》等一系列文旅相融的盛況或將悄然上演。我們向往之。

        如此給力,又如此清新

        圍繞縣委縣府的中心工作,通過“溪山亂彈”欄目,以輿論為先導,助推各項工作。去年我縣申報中國長壽之鄉之際,縣文聯黨組書記楊大力在本欄目刊發了《盛世永嘉松鶴長青》,優美的自然風景,綠色的農家食品,優良的文化傳統,融洽的社會風氣等富有永嘉特色的諸多因素,成了作者自豪地向他人展示我縣老人們健康長壽的秘訣。

        本土文化始終是該欄目繞不開的話題。永昆、亂彈是我縣兩張響當當的金名片。于是乎,一時間,先后有一撥文化人就永昆的現狀和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頗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讓永昆普及開去》、《永昆要突顯姓“永”字》、《也談永昆的地理問題和發展愿景》、《永昆發展受制,是地理問題嗎?》等等,文章刊發后,引起了永昆負責人的感慨,想不到永嘉有這么多文化人在關注永昆,為永昆的發展謀劃,我們沒有理由不出精品。

        而另一劇種應界坑亂彈,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戲曲家協會會長曾獻平以“古、原、稀、美”予以高度評價。亂彈,自然成了“溪山亂彈”書寫的對象之一。去年,縣第五屆民間職業劇團傳統戲匯演之際,從事亂彈研究多年的鄭鬧鋒先生撰寫的《美哉,永嘉亂彈》系列篇,以題材之美、唱腔道白之美、演技之美等方面予以賞析。引導更多讀者去了解亂彈、繼而發現它的美,欣賞它的美。

        “溪山亂彈”,彌散著氤氳的鄉土文化氣息,在這里,時有遭遇如二月二吃芥菜飯,貼大吉等風俗民情;在這里,時有欣賞到如《上塘詩說》這樣清新的文字;在這里,你能獲知作為一個永嘉人應知而未知的永嘉文化;在這里,有一撥本埠文人用他們自己的敘述方式激揚文字……所以,我想毫不謙虛地說,欲想讀懂永嘉,便在溪山亂彈。

        明天就是除夕,闔家團圓。在此,向各位讀者拜個早年,恭祝大家蛇年大吉!回眸,是為了來年更好地出發。溪山亂彈,因你的關注、參與而精彩!(作者 小 方)

      更多>新聞中心

      更多>專題發布

      更多>推薦閱讀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最经典的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久久久久无码中|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天堂最新版中文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 成 人无码在线视频高清不卡|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 无码福利写真片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字幕在线一本通|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а√天堂中文官网8|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