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桂園步中信泰富后塵,成為衍生品投資又一犧牲品。 CFP 資料
中信泰富之后,香港上市公司衍生產品投資的窟窿還在擴大。昨天,地產首富楊惠妍名下碧桂園(02007.HK)集團公布,公司由于衍生品投資,將造成不超過2.5億美元(近18億人民幣)的損失。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衍生品投資損失鏈已經逐漸擴大成一場衍生風暴。
九龍建業也巨額虧損
碧桂園昨天公告稱,公司于股份掉期有效期內已提供2.5億美元抵押品,并于股份掉期終止日期,即2013年2月或選擇性提早終止事件日,有關掉期因股份價格下跌所產生最大損失不會超過2.5億美元。
碧桂園表示,于股份掉期終止日期前,有關股份掉期由于公司股價波動而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不對公司的現金流或正常營運構成影響。
一天之前,昨天復牌的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九龍建業(00034.HK)也爆出因財務投資造成巨額虧損。九龍建業27日晚發公告表示,其2008年全年業績將受財務投資活動所產生的虧損影響,因近期金融市場波動,為減低財務投資及衍生財務工具的相關風險,已于10月將大部分財務投資變現,并將其大部分遠期合約平倉。年初至本月22日的財務投資活動虧損總額估計約為37億港元。九龍建業表示,該公司對剩余遠期協議的最高購買承擔總額為8.56億港元。這表明該公司可能出現進一步虧損。
公司24日開始停牌,昨天復牌后股價最大降幅一度達到75%,后受整體利好回升,但最終也跌去了近42%。
另外,九龍建業關聯公司保利達<00208.HK>也宣告因投資一批遠期合約,年初至10月22日累計財務投資虧損11.14億港元。
黑名單包括和記黃埔
昨天,還有漢基控股(00412.HK)發出盈利警告,指因持作買賣的股本投資公平值變動,料截至今年9月底止6個月業績錄得大額虧損。
同樣卷入的還有東亞銀行(00023.HK),東亞銀行27日發出盈利預警稱,公司投資的債務抵押證券(即CDO)價值進一步下跌,為免出現更大虧損,已經出售相關投資組合,并確認錄22億港元投資虧損,加上上半年已入賬的虧損,全年投資虧損已達35億港元,預期今年盈利會因此大幅倒退。
自中信泰富10月21日發出盈利預警,稱因衍生產品投資將虧損總額高達155億港元之后,這個窟窿被不斷撕開拉大。
里昂證券的一份報告列出了27間涉及衍生產品合約風險的香港上市公司。27日公布巨虧的香港九龍建業也是其中一家被點名公司,另外,這份名單中包括了湖南有色、中國平安、上海實業等中資企業;而香港本地巨頭中,包括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郭氏家族的新鴻基地產、李兆基的恒基地產、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及李澤楷的電訊盈科等悉數在名單之列。
劉秀浩